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文化台独特征、实质及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0-01-31 00:07:28  


 
  文化领域的“台独”主张与在文化领域推行为分裂主义路线服务的政策分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不同方面,前者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范畴,后者已融入政治法律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文化领域的“台独”主张与政治领域的“台独”主张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文化领域的“台独”主张及相关政策是为政治领域的“台独”主张及相关政策服务的;文化领域的“台独”主张及相关政策实质上是政治领域的“台独”主张及相关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反映,通过舆论宣传、文化教育等引导社会、引导民众去维护和支持“台独”的政治理念、路线和政策。因此,“文化台独”虽然表现在文化上,但却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文化台独”本质上企图从历史、文化领域藉助“本土化”的名义而极力推行“去中国化”,割裂台湾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系,反对和清除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在“台独”势力看来,“文化认同会被支配者利用而成为文化霸权”,从而支持中国的“政治霸权”,惧怕由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导致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因此,在“一个中国”概念中不仅要去除政治、法律的涵义,而且必须进一步去除文化、历史的涵义,为政治上、法律上的分裂主义路线奠定基础。“台独”人士李乔曾经宣称:“何以要从文化层面来主张‘台独’呢?简言之,因为这才是‘台独论’的根本,这样的‘台独论’才有效,这样的‘台独论’才能使‘台湾真正‘独立’’,亦即‘台独有意义’。”“台独”势力正是力图推动从对台湾的“文化认同”导致对台湾的“国家认同”。

  从理论上看,文化领域的“台独”主张的宣传将一定程度直接影响台湾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进而影响台湾社会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李登辉和陈水扁主政时期,台湾当局在文化领域推行为其分裂主义路线服务的政策,灌输其意识形态。统治阶级的思想及意识形态就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及意识形态,运用政权力量,通过文化教育和大众传媒等机制,以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舆论宣传的导向,在文化、历史方面“去中国化”,这使台湾社会在政治文化层面的“国家认同”逐步发生实质性变化,这种影响对于青少年尤为严重。

  然而,文化这一社会历史发展传承下来的行为模式的集合体,通过人们长期经验的总体发展得以维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反映,而社会意识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通过社会心理对社会存在和政治制度起巨大反作用。所以,文化认同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正因如此,尽管经过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战后台湾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当然也不能忽视日本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在战后对台湾政坛与社会所造成的遗害,至今尚未消除。同理,长期以来海内外分裂势力有关文化领域“台独”主张的宣扬和“台独”路线的推行不可避免地遭遇强大的客观制约,但是他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不遗余力,甚至提出和推行一些极端、偏激、情绪化、非理性的口号和举措,这种违反文化发展规律的目的,终将不能如愿以偿。尽管如此,仍然必须毫不懈怠地加以遏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其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危害与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