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智库杂志:香港与内地需形成命运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15-11-13 00:22:24  


 
  根据1982年公布的三项民调,均显示维持现状的比例高企。香港革新会民调显示,70%的受访者希望维持现状,只有4%的受访者希望将香港主权交给中国;②浸会书院访问了共雇佣超过10万人的545间机构,结果有85%机构希望维持现状,继续由英国统治三十至五十年,但主权则可回归中国;③香港观察社委托香港市场研究社,面对面访问了1000名15岁至60岁的香港居民,87%受访者接受由英国继续管治。④不过,在过渡期的后期,支持回归的比例大为增加,主要是商界人士和“民主回归”论的支持者。

  现实碰撞:“一国两制”,嫁接新生

  从中央对港政策的形成、以及香港回归的过程可以看出,“一国两制”是在一国之内接纳一个与己不同的地方,这个地方(香港)是“外来的”,不是从一国之内派生出来的。香港与深圳、前海、横琴等区域不同,后者本来就是中央治下的地方,只是因应时代的变化,成为经济金融领域“先行先试”的特区。而香港,是与内地存在较大差异的一个地方“嫁接(grafting)”⑤到了中国。在园艺工作中,嫁接可以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和能力,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提高产量。把香港嫁接到中国这颗大树上(香港是接穗,中国是砧木),不仅有利于香港的成长,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这恰恰是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所期待的,也反映中央的良苦用心,希望在“一国两制”方针下,香港这枝洋紫荆长得更为茁壮,花也更为繁茂。

  香港在与中国主权分离的150多年的时间里,有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与轨迹,与中国内地的城市差别较大。1997年“嫁接”回归,能否存活下去难免受到质疑,美国《财富》杂志曾在1995年预言“香港之死”(The Dead of HongKong)。如果依据嫁接之说,可以从亲和力、嫁接技术与过程、嫁接后的管理三方面来考察香港的“成活率”。从目前情况看,后期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