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智库杂志:台湾民众抗日历史 不容篡改

http://www.CRNTT.com   2015-11-04 00:06:39  


对于台湾的抗日运动,我们必须以历史史实给予甄别及反驳。
  中评社香港11月4日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李理博士在《中国评论》月刊十月号发表专文《对台湾武装抗日的几点甄辨》,作者认为:“大量原始档案证明,台湾同胞在‘七七事变’爆发后,虽身处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仍在台湾各地不断掀起反抗日本侵略中国、预言日本必败的反抗言论及行动。”“台湾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篡改历史,将台湾武装抗日中的一些‘因素’强与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联系起来的做法完全是无视历史史实。”文章内容如下:

  1980年代以前,台湾的历史教育作为形塑国家意识的重要手段,把“中国历史”作为自己的历史,所要形塑的国家意识当然也是“中国意识”。但1987年解严之后,这种情形却有了急遽的转变,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所谓“台湾主体意识”的加强。“台湾主体意识”使台湾史研究成为新的显学。中央研究院及各大学历史系所,开始加强台湾史的研究,并纷纷将台湾史从原来的历史系所中分离出来,成立新的台湾史研究系所,台湾史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但其中有一些专家学者,有意将“台湾主体意识”导向“台独意识”。他们打着经世致用的旗号,将研究重点放在“日据时期的历史”及“原住民的文化与族源”上。他们以“原住民文化与族源”的研究,试图摆脱中国情结上最大的负担——“唐山移民”的后裔身份,来达到塑造新的“台湾民族”的目的。而他们对于“日据时期历史”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将台湾一切美好的事物归因于“日据时代的经验”,刻意隐藏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以重塑这个时代的记忆,企图以强调台湾现代化始于日据时期,台湾的经济成就主要依赖于日本人当年的建设,藉以贬低清朝统治以及光复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来达到脱离中国联系的台湾认同,及造成这种认同的历史记忆动向。这种错误的历史观,在台湾武装抗日运动的简释上也有所体现,即是将台湾抗日中寻求台湾民族自决及独立的因素与今天的“台独”联系起来,利用错误的“去中国化”的“台独”史观,以各种台湾史书籍及改革中、小学历史教科书,逐渐将台湾主体性问题,在历史观上导向“台独意识”,以改变台湾人的历史认同与爱国之心,故我们必须以历史史实给予甄别与反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