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专论: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解构与重构

http://www.CRNTT.com   2012-01-01 00:18:32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重构应循序渐进,近期目标则应该把重点放在巩固中华民族认同和一个中国的认同之上,可从以下思路探索具体做法。

  一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认同,逐步扩大国家认同。在现代民族国家当中,每个人都属于民族所组成的国家。2008年5月,马英九在其“就职演讲”中首度提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2008年5月登上南京中山陵时也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2009年7月,贾庆林主席在会见吴伯雄时,也做出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回应。由此可见,两岸双方在中华民族的认同上有相当程度的共识,从认同的特点来看,民族认同先于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台湾执政当局应重新修改被“台独”化的教科书,加强对民众的民族主义教育,从教育体制上维系两岸民众的民族认同,为建构共同的国家认同创造有利的环境。

  二是不断强化台湾同胞是“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的观念,以此扩大同中国认同的联结。经历了60多年与大陆的分隔,台湾民众的历史记忆与大陆同胞有很大差异,他们在苦难的经历中萌生的“悲情”、“出头天”情绪,逐渐嬗变成以“爱乡爱土”和“台湾人民当家作主”为主要诉求的“台湾意识”。胡总书记指出“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注6)在重构新的国家认同时,要考虑台湾民众的真切感受,合理融入“台湾意识”。“台湾意识”作为地方意识,虽有狭隘的地域排外性,但根本上是中华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要不断强化台湾同胞是“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的观念,将合情合理的“台湾意识”融入其中,以此扩大同中国认同的联结,逐步扩大国家认同的基础,构建融入“台湾意识”的国家认同。

  三是审慎研究如何处理在海峡对岸存在的“中华民国”问题。由于两岸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意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在台湾民众中有广泛认同的“中华民国”受到刚性的排斥,使台湾民众自认尊严受到伤害,客观上也让台湾民众对中国认同产生悖论。岛内固有的“中华民国”认同无法获得大陆的承认,台湾民众又无法接受把“中国”认同建立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之上,导致作为中国人的归宿感日趋模糊,台湾民众面临承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尴尬。因此,只有妥善解决了两岸政治定位问题,才能不断扩大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基础。

  四是加强两岸文化认同,不断扩大民族和国家认同内涵。胡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贾庆林主席强调,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认同的精神基石,要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灿烂的中华文化由中华各族人民创造,台湾文化是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也有利于塑造两岸同胞的国家认同。马英九在2011年元旦讲话中提出“两岸炎黄子孙应该透过深度交流,增进瞭解,培养互信,逐步消除歧见,在中华文化智慧的指引下,为中华民族走出一条康庄道路”。由此可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岸执政党、执政当局在当前形势下最大的共识。两岸应不断增加各种文化交流载体,逐步拉近两岸同胞在国家认同上的距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