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民进党 从上而下陷入集体焦虑

http://www.CRNTT.com   2008-12-26 00:33:08  


重返街头暴力,民进党一夜回到20年前。
  中评社北京12月26日电/《中国评论》月刊12月号刊登了上海的东亚研究所政治室主任李秘的文章“陷入集体焦虑的民进党”。作者认为,民进党在下野后的一些“怪”现象,恰恰映射出民进党从上而下陷入了深深的集体焦虑。文章内容如下:

  民进党下野后,党内曾经出现过街头路线与议会路线之争,但是这一波的“呛马围陈”显示出,民进党出现了街头暴力的倾向,准备用拳头来打出一片天地。两岸“三通”是纯经济议题,并不涉及政治问题,民进党支持者为什么如此敏感?两岸“和平发展”、“合作双赢”是大势所趋,民进党为什么却背道而驰,退回到20多年前的街头斗争?这些“怪”现象恰恰映射出民进党从上而下陷入了深深的集体焦虑。

           经济议题为什么成了政治敏感问题

  两岸经贸议题被高度政治化,是这次民进党暴力冲撞陈云林访台的根本原因。而经济议题之所以被政治化,并不仅仅是民进党的跳动,更有结构性的根源。

  (一)台湾的经济议题与政治议题始终纠缠在一起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台湾因为经济发展而形成了城乡分化、南北分化;自80年代开始,因为政治转型而形成的“本省”与“外省”、“台湾认同”与“中国认同”的分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分化具有相当大的重迭性:乡村和中南部的民众多为持“台湾认同”,城市和北部的民众多持“中国认同”或双重认同。由于经济分化和政治分化重迭在一起,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就被模糊了,政治问题常常与当事人经济利益紧密相连,而经济问题也总是牵动他们的政治敏感神经。这样蓝、绿政党的差异就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的分歧,而是从政治领域一直延伸到社会、经济领域,在社会上形成了全面分立的两大阵营。因此,蓝营的任何经济政策都被绿营高度政治化。

  (二)两岸经贸议题被政治化

  两岸开放经贸交流后,台湾单向投资大陆的交流模式不但没有缓解岛内经济议题与政治议题重迭的格局,反而巩固了这一格局。许多台商将研发中心留在岛内,而把生产基地放在大陆。这样,在两岸经贸交流中获益的多为“认同中国”或双重认同的北部城市群,而受益不多甚至遭遇就业压力的多为“认同台湾”的中南部劳工阶层。所以两岸问题与岛内经济层面的问题一样,很容易被政治化。如在年初选举期间,马、萧阵营提出的“两岸共同市场”就被谢长廷政治化为“一中市场”。两岸“三通”,这是纯经济的议题,是双方共赢的事,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也与政治无关,但是在许多绿营民众的眼,“三通”完全成了政治问题,他们为他们的“国家安全”而焦虑,为他们的“国家认同”而焦虑。所以,这次陈云林访台以及“两会”达成四项协议,让绿营支持者在两岸问题上陷入了一种集体焦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