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祝华新:网络舆论倒逼中国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1-10-08 09:36:31  


 
  第二,互联网激发了政府的神经机能,提高了决策速度,使政府变得耳聪目明,身手敏捷。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提出的“速报事实,慎报原因”法则,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概括的“黄金4小时”法则,公安部提出的“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原则,云南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慎用群众“不明真相”“别有用心”提法,社会学家单光鼐提出的党政一把手到闹事群众中听取意见、不要把警察推在“前边”的建议,这些创新手法,都有利于澄清网络谣言,化解民众对峙情绪,以和谐而不是高压来缔造稳定。

  前不久,四川会理县领导考察乡村公路的照片,被天涯网网友发现做了PS处理。网民批评政府弄虚作假,纷纷PS炫技,把会理地方官PS到中外名山大川和各种新闻现场。会理迅速注册了微博账户,向网友道歉,说明是县政府网站工作人员好心办了错事,并公布了全部照片。县领导还以自嘲的心态,和网友们一起欣赏那些PS照片,最后又向网友“讨饶”:感谢大家让我们“免费环游世界”,现在我们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也请大家把目光转向美丽的会理。这个“悬浮照”事件的政府危机处置,简直是一次漂亮的“反向营销”,真是小地方有大智慧!

  目前,围绕突发事件的发生和网络舆论的反弹,政府主政部门和新闻网络管理部门还在“拉锯战”。一旦出了事,主政部门就怪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管理不力,是互联网把地方搞乱了。特别是7.23动车事故以来,面对网上的众声喧哗、群情激愤,可能有人会从另一个方向总结教训,再次陷入对互联网的恐慌不安。其实,动车事故,首先是铁道部的救援不力和处置失当,伤害了民众的感情,然后才轮到检讨媒体和微博是否“失控”的问题。很多负面事件,首先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危机,然后才是舆论危机。打压媒体报道,封堵网络舆论,并不能使政府工作的缺陷消失,而只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客,形成了对公权力的有效节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近日在协会官网上谈到,“文革”中读到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一段话时十分惊讶:“一个党,不允许有其他声音,这样下去表面上说现在代表着无产阶级,但是当革命的热情在这个官僚体制下被耗尽之后,腐败、堕落、僵化是不可避免的。”宋晓梧呼吁:“如果改革的热情耗尽了,很危险。”而微博上流传的前苏联总理雷日科夫描绘改革启动时1985年苏联官场特征:“我们监守自盗,行贿受贿,无论在报纸、新闻还是讲台上,都谎话连篇,我们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谎言,一面为彼此佩戴奖章。而且所有人都在这么干——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33年前,中国改革以“文革”为反面教材,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劫后余生的老一辈革命家,从国家民族也包括自身的沉浮中,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今天的中国社会日益板结,利益格局固化并出现大规模“世袭”,改革推动乏力。在这个时刻,互联网为激活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道义资源。

  第三,互联网教会政府如何面对“意见领袖”,发展“网上统一战线”,习惯与社会“自组织”力量共处与合作。

  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崛起,让公权力平添了一个从旁监督、说三道四的群体。对此,一些官员出现心理失衡,可以理解,但必须改变。在新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格局下,政府得学会在互联网的杂音中执政,领导干部得学会在网民众目睽睽的“玻璃房”里工作。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意见领袖”有时能呼风唤雨,不是他们自己有什么地位或特权,而是他们代表了相当数量拥趸的心声。没有民众的意见,也无所谓“意见领袖”。因此,宽容和倾听“意见领袖”,也是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当下社会转型期,现实问题成堆,各种矛盾盘根错节。在基层一些地方,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意见领袖”致力于打捞“沉没的声音”,提请政府和全社会警醒。“意见领袖”的批评质疑声,恰恰说明广大民众对政府推行“良政”和“善治”抱有热切期待和坚决支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