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两岸统合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http://www.CRNTT.com   2010-06-06 00:23:39  


 
  中国大陆从1956年开始正式实施简化字,台湾则一直维持使用传统汉字。在两岸对峙时期,文字的繁简差异,变成一个政治图腾,两岸连文字都誓不两立。但是,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除了少数新造的简字外,繁简字其实都是历史上早已存在的一家亲眷,和平共存多年,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在两岸融冰之后,仔细省思当前的文字问题,我们以为回归传统,繁简并存是一个最理想的解决模式。在大陆,采用“繁简并存,识繁书简”,在台湾则采用“正简并存,识简书正”,则两岸沟通,古今传承都可以圆满解决。

  简体字有其实用的地方,但是过于简化,易失去原义,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2009年9月,两岸统合学会在北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举办“两岸和平发展路径研讨会”时,台湾的玄奘大学文学院院长季旭生,特别撰文表示,两岸繁简文字并存并用的目标,其实不难,只要把简化字中的“同音替代”和易造成“同形异字”的新字大约157条放宽就可以了。

  我们认为简化字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应包含以下几项适度调整。我们同意北京王宁先生、董琨先生的看法,首先,需要先调整三种问题最大的简化字:一是“同音替代”,比如干犯、乾凈、干部、主干,都是用的同一个“干”。二是“符号替代”,像是邓的又部,灯的丁部,澄的登部,在繁体字中都是登,简化之后,反而成了三个字。三是“草书楷化”,某些简化字以草书代替正楷,然而,草书与楷书之间很多是不协调的。

  季旭生院长表示,这三种简化的认定,还有宽严的问题,可以再讨论。只要把这三种简化字略作调整放宽,剩下的简化字并不会造成文字论述时辨义的困难,那么绝大多数的人仍然可以照样写简化字,不必改变。对于要与传统文化接轨、认识传统汉字、学习传统文化,只要采取“识繁书简”就可以解决了。认识繁体字其实并不难,尤其在传媒、演艺歌唱事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人看电视、学唱歌就已经足够认识繁体字了。认得繁体字,能跟传统文化接轨,才能吸收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体会到身为一个强大的文明古国的骄傲。繁简兼收,有容乃大,这才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气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