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两岸统合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http://www.CRNTT.com   2010-06-06 00:23:39  


 
  这一份草案与2008年10月在《中国评论》发表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草案内容基本的理念逻辑是一致的,只是在多次与两岸学者沟通意见后,对于文字做了一些微调,让其更为精简与周延。例如,原有的第三条所要陈述的精神,现有第二条“两岸同意并尊重对方为宪政秩序主体,在平等之基础上发展正常关系”已经可以表达,因此将该条删除。

  在多次请益过程中,北京有学者认为,如果接受了两岸为宪政秩序主体,台北却以民主程序走向台独怎么办?同样的,也有台湾学者认为,北京仍有可能动用武力。还有学者提出,两岸和平协定是否需要中止条款?监督条款?我的看法很简单,两岸和平协定是一个政治性承诺与宣示性的法律文件,它既是为了建立互信,也是建立在彼此的互信之上,如果双方违反约定,协定自然就失效,不需要中止,更不需要监督条款。它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石,两岸如果同意签署,就应该用最庄严的诚意来遵守,这也是偏好使用协定而非协议的原因之一。

   文化统合

  相较于一般经济交流,文化统合是属于深层的统合,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毫无疑问,文化的展现与传播大多数是透过文字,同样的,集体的文化认同,也是经由语言与文字及其所创造出来的历史记忆所建构。通过历史,我们很容易分辨出,谁是“我群”,谁是“他群”。

  一般人往往以为文字发展大趋势是简化。其实恰恰相反。人类的文明如果向着繁化发展,文字就会趋向繁化。相反地,如果因为战乱,人类的文明向着简化发展,文字就会趋向简化。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简体字勃兴的时代,往往都是因为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所以文字书写趋向简化,如战国时代、魏晋南北朝等。但是,一旦战争结束,豪杰之主统一天下,不要多久,文字就像其他事物一样,立刻趋于雅正,汉唐盛世向世人展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面貌。

  在这里,我们暂时放下繁体字或简体字谁优谁劣的争议,而应该认识到文字书写的差异,已经让两岸人民的认同产生影响。文字书写与阅读的差异,当然不是认同分歧的主要因素,但是它却是个十足不可忽视的助长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