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两个空间论与国家统一

http://www.CRNTT.com   2020-09-26 00:02:20  


 
  对台工作的难点、痛点和敏感点,主要出在“灰色空间”上。此处以“中华民国问题”和“ECFA存废问题”为例。前者属于两岸关系“深水区”问题,台湾方面、国民党坚持将“中华民国”作为前提,民进党则炮制出“中华民国台湾”概念,大陆方面在两岸事务性协商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内涵问题,但大陆对台研究界对“中华民国”问题也持敏感、谨慎态度。“中华民国”问题显然是活跃于“灰色空间”的代表案例,一方面,岛内部分人士认为“中华民国”及其“宪法”某种程度上都体现或暗示了两岸一中、走向统一的内涵,希望大陆予以尊重或承认,作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的突破口⑫;另一方面,岛内政治势力显然将“中华民国”操作为渲染两岸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分歧的工具,将其作为拖延、回避两岸关系深层次问题的挡箭牌。

  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藉口⑬。作为在“灰色空间”的“中华民国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将其转化为“红色空间”、阻止其蜕变至“黑色空间”。实事求是地看,台湾目前实行的“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的确体现出法理一中的内涵,也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国家统一的义务。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不仅给予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的历史事实充分的承认和尊重,也陈述了祖国完全统一的使命。由此可见,两岸对同属一中、谋求统一均有宪制性文本的约束。台湾方面如果将“中华民国”与国家统一的价值、目标、进程有所对接,并进行正面表述,两岸共同确认“国家统一愿景”,那么双方就有条件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以双方宪制性法律文本为基础,就“中华民国”在和平统一进程中的地位、形态、表现方式做出进一步安排⑭。反之,一旦背离上述目标,“中华民国”变成拒绝统一的藉口,甚至变为“台独”的护身符,那么“中华民国”就蜕变至“黑色空间”的一部分,我们也不会为它留下任何空间。从近年来民进党连续执政、持续推动“台独”分裂活动的态势来看,“中华民国”正在逐渐朝“黑色空间”滑去,对此,包括蓝、绿、白在内的岛内各党派都应该明察、慎思。

  民进党执政及胜选连任后,“ECFA存废问题”亦成为两岸关注焦点乃至辩论议题。实际上,我们不能单独就ECFA论ECFA,一些学者、媒体只关心或计算该协议本身对两岸经济的正负面效益,这无疑是片面的,也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ECFA是两岸经贸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其抽离出两岸经贸活动讨论毫无意义,讨论ECFA的存废必须要放在整个两岸经贸关系、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框架下通盘看待和考量。以最新统计数据为例,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同比增长9.8%,占台湾总出口比重上升到42.3%,创近十年新高,其中两岸电子零组件的进出口双双创下同期新高,突显出两岸经济双向互赖、深度融合的格局已经形成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