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两个空间论与国家统一

http://www.CRNTT.com   2020-09-26 00:02:20  


 
  一、“两个空间论”的两大核心要素

  顾名思义,“两个空间论”有两大核心要素:其一是空间理论,其二是唯物辩证法。这两大要素都源于习近平思想的广阔理论谱系之中。首先,空间与“时间”相对应,是描述和衡量尺度、维度的基本概念;空间总体上可以分为物质的、实在的、形象的空间(如地理空间),以及精神的、虚拟的、抽象的空间(如言论空间);空间理论的本质是关于“界线”的学说,亦即“接受什么、拒绝什么”或“容纳什么、排斥什么”的学说①。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高度重视并纯熟运用空间理论付诸治国理政实践,也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治理思想。例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经典论述②,就是作为“物质空间”的山、水与作为“精神空间”的乡愁的辩证统一;再如,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重大论断③,就是将作为“地理空间”的太平洋升华为中美两国的“合作空间”;又如,习总书记的“底线思维”、“区间思维”等战略思维④,以及“自贸试验区”、“改革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等战略布局,都是习近平思想中空间理论的体现。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就国家统一与对台工作而言,“两个空间论”中的前者“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政治空间,即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台湾居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台湾地区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参与国家治理的空间;第二,经济发展空间,即台湾同胞与台资企业参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大陆经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分享大陆改革开放红利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贸合作的发展空间;第三,社会文化空间,即台湾民众保有和发展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教育科研的空间;第四,国际活动空间,即台湾地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参与国际活动、促进台湾同胞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空间。

  “两个空间论”中的后者指出“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当前“台独”分裂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空间展开:第一,政治空间,即“台独”势力利用岛内执政参政权、立法执法权、问政监督权,以选举投票、立法修法、专政手段、宣传动员等多种形式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空间;第二,经济空间,即“台独”势力利用经济建设、经济贸易、财政税收、资本运作等手段培植积累“台独”经济基础、支持资助“台独”分裂活动的空间;第三,社会文化空间,即“台独”势力利用宗教信仰、教育文化、媒体舆论等手段推动“去中国化”、建构“台独理论”、展开“台独反中”宣传的空间;第四,国际空间,即“台独”势力在国际组织、国际政坛、国际舆论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和从事其他危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活动的空间。

  由此可见,在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中、两岸关系语境下的空间理论,是以现实的海峡两岸隔海分治地理实体空间为基础,进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国际活动的抽象空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