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执政 两岸关系结构性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6-11-15 00:07:29  


 
  蔡英文在“5.20”就职演说中论述的“两岸关系既有政治基础有四点:第一,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第二,“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第三,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第四,台湾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蔡英文的四点内容,回避了现状的基础所需的政治性,即经双方妥协的两岸关系属性,而含糊地提出承继已有两岸关系成果。蔡对两岸现状基础的论述,事实上和提出“‘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作为发展两岸关系先置条件类似,重在说明其非革命性和稳定性,抽掉政治性基础,使之“空心化”。另一方面,在现状的时间范畴上,蔡英文将现状构成的重要时间点,前推到90年代,有意回避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划时代进步,并将之与李登辉时代和陈水扁时代混杂在一起,暗示了“没有九二共识(陈水扁时代)的两岸关系仍可维持”的意图。依目前情势看,大陆在以上两方面与民进党当局几乎不存在共识空间。

  美国方面论述现状的基础是其长期坚持的政治宣示“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在它看来这是两岸之间的政治性平衡,故有时以此为由对大陆施压,亦有时以此为由对台湾施压,这是一个很具操作性的政治平衡点。蔡英文将过去成果作为现状基础所展示的不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态度,与美国的较为接近。美国国务院在蔡英文访美后表态:美国在与台湾发展全面、持久、互利的伙伴关系方面有利益,这与一个中国政策完全相符。由此推论,美国或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蔡英文的两岸现状的基础具有平衡性。

  3)“现状”发展性的方向性背离

  两岸关系现状除了是历史的和当前的,同样也与未来密不可分,它具有动态的发展性。判断现状的发展性应考量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

  在主观因素上,各方对现状的论述都包含了对现状发展的期待。大陆的“和平发展”指向“和平统一”,“维持现状是为了改变现状”;国民党的“和平发展”指向“和平分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对现状发展比较清晰的论述是“稳定发展”“一致性、可预测、可持续”,无明确指向,但结合民进党的党纲和三大决议文,大体上是“和平独立”;美国作为非当事方,对现状发展没有明确的指向,在其公开的政策范围内以上三者在“和平”的条件下均可,但从利益偏好的角度排序,依次是“和平独立”、而后“和平分治”、持消极态度的是“和平统一”。这里可以观察到,大陆和国民党均有明确宣示对现状继续和平发展的期待,但蔡英文每有提及发展一般加上另一个定语“稳定”,对发展的忧虑是明显的,并且依然“空心化”发展的目标,“一致性、可预测、可持续”仍然重在重申其对现状具有稳定性,避免引起各方对“和平独立”的顾虑。主观上来看,蔡英文对稳定性的重视主要是向美国靠拢,而对发展性的警惕则是要和大陆,也要和国民党保持距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