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分析:香港分离主义思潮的社会成因

http://www.CRNTT.com   2016-09-23 00:16:44  


 
  另一方面,社会怨气多寡,亦与民生的改善息息相关。然而,任何一项民生工作的推展,都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钱从何来,是民生议题绕不开的命题。而对民生工作的财政支持,不能单单依靠现有的政府财政储备,因为钱总有用完的一天。以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支撑民生开支,才能令香港保持稳健的财政结构。

  总括而言,在经济上,香港要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同时亟需设计一套机会平等的社会流动体系,避免财富差距过于两极化,要令年轻人有向上望的空间。

  内地香港接触增多 角色转变难免带来不适

  回归以来,尤其是内地开放赴港个人游之后,内地与香港的交往日渐增多,两地民众有了愈来愈多的机会面对面接触。而在“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之下,内地与香港奉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双方在生活习惯上有诸多差异,由此而来的多元见解理应见怪不怪,甚至可成为推动各自社会更加开放和两地互补的机遇。

  遗憾的是,过往两地官方都忽略了交往接触增多背后潜在的冲突风险,以至于在香港社会近年高度政治化的气氛之下,被部分有心人刻意利用了两地差异中带有火花的部分,将互动变成了对抗。

  除此之外,当内地经济持续开放和增长,香港在经济上的优势已不如以往。再以创新科技为例,当阿里巴巴引领全球电子商务的潮流之时,香港的创科产业才刚刚起步,更不必说有何能拿得出手相抗衡的品牌或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香港人的心态难免出现不适应,也是情有可原。

  所幸的是,香港人素有肯奋斗、肯拼搏的精神,加上政府、民间开始注重经济结构的转型,又有“一带一路”等国际性经济发展机遇可供开拓,相信香港有很大机会进一步提振经济增长动力,在与内地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寻求新一轮的发展空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