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预期速度回调是新常态下理性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14-12-29 09:56:58  


  中评社北京12月29日讯/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和召开时,不少人认为中央会对经济增速提出要求。但关于经济工作会议的权威报道中,并没有涉及2015年的具体增速目标。至今,有些人还是念念不忘以前的高速增长,认为应该采取一些刺激措施提升经济增速。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潘璠文章表示,纵观当今世界各国,保持高速增长,只是一定历史时段内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今年的实际增速还是明年的预期增速,都将低于以往或者与之持平。正视并允许速度适度回调,正是适应新常态、尊重经济规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和理性选择。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以高于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已经持续了多年。曾经长期维持两位数,后又延续了多年的“保八”。不仅速度长期在世界范围内领先,总量也已经居世界第二,并非多年前可比。比如,2012年、2013年,中国GDP增速都是7.7%,但2013年的净增量剔除价格因素后多增了约3000亿元。而2009年,增速为9.2%。就增速来看,2013年的7.7%虽然明显低于2009年9.2%,但就净增量而言,2013年却大大高于2009年。所以,如果今年比去年、明年比今年,增速或降低零点几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扩大,净增量反而会越来越大。

  同时还应该看到,长期以来,我们在努力争取较高增速且使其尽可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一方面粗放生产经营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增长点又相对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冶金等少数领域,且存在因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增加导致潜在金融风险加大、资源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问题。因此,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这既是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针对存在问题主动调整的一种必然选择。

  一直以来,一些学者和管理部门常强调经济增速不能低于多少多少、否则就如何如何,如影响就业等等。这样的说法其实是缺乏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支持的。从核算角度看,如果总产出是100,中间投入是80,增加值就只有20。如果提高效益、减少中间消耗,总产出90,中间投入只有60,增加值就是30。虽然30是20的1.5倍,可因为效益提高、消耗降低,这样的速度并不会带来就业的增加。但我们不能因此不去提高效益。2013年经济增速为近年来最低,但安置城镇就业却为历史之最,也表明两者间并没有线性关系。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比我们低,难道这些国家的新增就业都长期绝对下降吗?应该不会。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就业与增速简单捆绑。特别是,当前存在的就业问题主要是需求结构不对称。这应该通过调整结构、改进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加以解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