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是另一种“新常态”

http://www.CRNTT.com   2014-12-28 09:19:31  


  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讯/当前,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中国奇迹”惊艶世界,根本原因就在于打出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前所未有的改革,孕育和催生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创新创造,把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中国经济时报日前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俊伟。他认为,当前中国各种问题均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来纾解,应使改革成为另一种新常态。文章内容如下。

  推进改革的任务迫切

  问:面对新常态,中国政府祭出了改革的大旗。你如何看待以全面深化改革新政来迎战经济“新常态”? 

  张俊伟:如何把握新时期的改革?关键是要准确认识中国经济运行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在过去短短十年时间就从下中等收入国家步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总体上判断,中国已整体上完成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步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变化导致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如潜在增长率的变化、增长动力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正确的选择只能是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引导社会公众“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股权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问:当前混合所有制经济很受关注。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看待由混合所有制所引发的围绕控制权的争论?

  张俊伟:股权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核心竞争力显着提升,有的甚至跻身世界前沿。取得上述成就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国有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造。

  当前,围绕发展混合所有制确实有不少议论。其中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民间资本担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希望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代表性言论是:如果进来后不能做主,那为什么要进来呢?对这个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

  我们的基本国情,是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许多行业,都是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龙头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绝不是放弃国有经济,将国有企业交给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经营能力都相对较弱的私营企业主去管理。更何况,在冶金、能源、建筑、机械等领域,随着产业高速发展成为过去,企业投资需求下降,有的甚至还面临着为其现金流寻求投资机会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吸收民间资本的进入并主动放弃经营管理权呢?

  财税改革进展速度加快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了系统部署。当前财税改革进展如何?

  张俊伟: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财税改革。全会决定从预算管理、税收制度、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方面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了全面部署,调整范围涵盖了人们常说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政府间关系。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改革的部署是全面而细致的。

  财税改革直接涉及利益关系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据全会《决定》的总体要求,财政部牵头制定了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先后经国务院、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国务院也下发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目前,各项改革措施正在积极推进当中。目前已经推出的举措有:煤炭、原油资源税改革;调整汽、柴油消费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甄别地方政府债务,实施分类管理;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修订《预算法》等。在预算管理领域,中期预算、公私合营(PPP)等方面的试点工作都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说,进展还是很快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