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降息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
http://www.CRNTT.com 2014-11-28 09:06:00 |
中国证券报发表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李宇嘉文章称,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或将步入“通缩”、外汇占款走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金融风险偏好下降和整顿“非标”等复杂因素影响下,过去几年中国日益膨胀的社会融资规模开始出现了增长放缓迹象。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14年1-10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3.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24万亿元。同时,几轮定向宽松后,银行贷款利率不降反升,反映央行定向宽松无法传递到银行资产端。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需要通过降准降息来发挥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反周期的作用,满足市场对于基歹币的需求,并为扭转经济疲软和结构化改革创造平稳的货币环境。 今年以来,房地产、融资平台、制造业都在去杠杆,总社会融资规模下降是无效杠杆去化的表征。目前存量社会资金足够,“融资难、融资贵”更多的是结构性的问题,而非总量问题。以国有银行对接国有经济占绝对主体的投融资体制无法改变、旧模式对于资金量而非资金价格更加敏感的情况下,全面宽松刺激的效果越来越差、周期越来越短,并且让银行和政府资产负债率严重失衡。 另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以中高速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和技术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第三产业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重化工业、政府基建投资对于资金的规模化需求时代结束,数量化刺激的基础不存在。因此,即便出于“托底”经济的考虑,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的概率更大,既不可能走向全面宽松,更不可能重回“强刺激”的老路。 文章分析,目前之所以经济下滑、产出缺口明显,一方面是因为旧模式渐进去杠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无风险利率太高,融资体制落后导致社会资金错配,新模式无法加杠杆。“一进一出”的结果就是需求非常疲软,貌似需要反周期的货币政策,但全面宽松却无法解决。因此,去年以来,国家一直坚持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寄希望于通过逆回购以及SLO、SLF、MLF等中短期的流动性定向注入,解决扶持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但是,经过几轮定向宽松,特别是三季度以来,多次下调正回购利率,向商业银行注入等同于1.5次“降准”规模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后,银行贷款成本并未如期下降,而贷款需求也在减弱。三季度,一般贷款利率和个人房贷利率分别上升19bp和43bp,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成本非标贷款“回表”以及上浮利率贷款的比例在上升;同时,新增贷款规模和M2均低于预期,再加上中小企业PMI持续低迷,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下降,定向宽松面临困境和挑战。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