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刑拘初中生:执法不应跑偏司法解释

http://www.CRNTT.com   2013-09-22 10:10:39  


 
打击谣言与遏制言论只是一线之隔,民众疑虑需解除

  官媒对近期打击谣言表达的忧虑,的确是民众的疑虑

  打击网络谣言,是让许多网民拍手称快的事,但在很多时候,打击网络谣言与遏制网络言论只有一线之隔。典型例子是前段时间“安徽砀山网民因发布车祸不实信息被拘留”,当时这位网民把10人死5人受伤的官方结果说成死亡16人,结果被认定为发布虚假信息,这显然十分荒谬,警察最终对这一处理进行了道歉。

  对此现象,新华每日电讯指出:“在涉及百姓知情权、表达权的问题上,砀山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公布权威信息,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宜把公众发布不够准确的信息,轻易定性为编造散布谣言。如果是这样,老百姓对待不清楚的社会事件,恐怕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信息不充分传播了不准确信息,和蓄意制造传播谣言,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打击网络谣言,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把自己不喜欢听到的声音,都扣上谣言的帽子。要把握好打击谣言和保证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平衡,必须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避免随意性。”

  人民日报近日的社论也指出,“对谣言盛行、谬种流布当然要依法亮剑,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遏制网络活力,同样有违中央精神和时代潮流。”

  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则在打击网络谣言的关头,重温了《邵公谏历王弭谤》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道路以目”的典故,警示称: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不要以为掌握了大权,就可以为所欲为,就能够把老百姓的嘴巴堵住。

  以上官媒对近期打击谣言表达的疑虑,也的确是民众的疑虑。

  解除民众疑虑,需要社会充分讨论和公开案例详细信息

  要防止打击网络谣言“跑偏”,需要有关部门做很多工作。最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也有一段,但更详细的解读还比较缺乏,或者说传达得还不够到位,以致部分地方执法机构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所谓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对惩治网络谣言这一新生事物,如果没有权威的解读,充分的讨论,以及具体公开案例的各方面详细信息,民众是无法充分信任的。这势必会影响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表达、监督的愿望。如此的话,打击网络谣言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结语:在“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推手造谣传谣被依法惩处之际,有70%以上的网友对“网络打谣”表示了支持。希望打击谣言行动能严格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获得网友更大的信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