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张亚中:德统一经验反思 一中同表

http://www.CRNTT.com   2010-10-10 00:32:19  


 
  德国经验的启发:“一中同表”才是正道

  第一、从艾德诺开始,所有的西德总理都以改善东德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为目标。事后来看,不能说西德的努力没有效果,但是是否有改变东德人民对于统一的期望,由于没有民意调整可以证明,不能妄下断语。我们可以这么说,西德与东德在进行一场“时间对谁有利的博弈”,西德认为时间站在他那里,透过经济、文化交流,东德迟早会发生改变,为统一创造机会;但是东德却认为,时间在他那边,透过新的国族认同教育,与在国际间以主权国家的出现,东西德的分裂将更为确定。东西虽然最后是统一了,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就表示以“一德各表”为基础的《基础条约》就一定有它的功能,因为它也可能提供了东德建构自己国族认同的机会,反而可能阻碍了德国的统─。因此,未来两岸签署和平协定时,不可以让“是否有利统一”成为博弈的标地,而应确定是往“确保两岸不分裂”的方向走。

  第二、“一德各表”中“各表”部分,是指对“是否要统一”的“各表”,是对“德国”是否已经灭亡的“各表”。西德对此做了让步,没有在条约中坚持。转而用责成行政部门在政策中“不可放弃再统一命令”的方式来表达其坚持德国统一的立场,以及用自己的宪法规范与政策行为来证明德国还没有灭亡。东德对此则是清楚说“不”。这样的“各表”,北京可能接受吗?由于“一德各表”并没有对“一个德国”做出共同的解释,在签署《基础条约》以后,东德取得国际承认,“一族两国”成为事实,随后东德透过制宪快速走向“两族两国”论。在两岸问题上,北京可能很难冒这个险。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如果未来的大方向不确定,甚而会有反向的可能的内容,都会使两岸和平协定无法达成。

  第三、西德所以会接受“一德各表”,因为西德看清楚当时的国际局势,四强已经不再把解决德国问题视为欧洲和平与安全的先决条件,而且四强均对促使德国统一已经没有兴趣。西德必须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因而采取“接近促使改变”的思维,愿意一赌,并希望彻底改善与苏联与东欧的关系。西德所以会愿意让步承认东德是一个国家,因为这是苏联要的底线,西德如果不做这个让步,当时的苏联不会同意与西德和解。两岸分治是内战造成,国际强权很难像苏联一样,合法地介入,因此,北京似乎也不容易在偏离大原则的情形下做让步。另外,台北能够获得的国际支持有限,美国会像苏联支持东德一样,支持台北吗?我看也很难。

  第四、西德所以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线,关键在于它对于德国没有灭亡的解释,靠着对于国际协议的解释(《基础条约》第九条),才使得“整个德国”取得了法理基础,它因而才可以在容许东德对“一个德国”各自表述,而不会伤害自己的宪法对于追求统一的规定。两岸是内战形成,属于整个中国的内部事务,所以,如果两岸不能够对“统一”或“不分裂”达成一致认知,两岸的相互承认,就有可能造成永久分裂的可能。这是德国问题与两岸问题最不同的地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