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删得掉的课文 删不掉的鲁迅

http://www.CRNTT.com   2010-09-09 10:05:20  


现在,人们把最喜爱的言论者称为“鲁迅”。
  中评社北京9月9日讯/近日,有网友发贴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在其列举的20多篇“被踢出去”的经典课文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如《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因此本次“教材大换血”又被网友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鲁迅那“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的经典形象,已经在不止一代人的心中刻下烙印。以其文章以往在语文课本中“常驻常考”的地位,对比如今被“大撤退”的现实,亦令普罗大众唏嘘不已。

  在这条被“万人怒斥”的新闻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考量?

鲁迅其文:曾经走上神坛 

  1949-1965:一字不改上教材

  1949年解放后,左翼文人叶圣陶被毛泽东指定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主持新中国教材编写大局。

  叶圣陶直接操办了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是这样写的: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

  因为标准的严苛,当时大动干戈的删改非常普遍,茅盾、巴金、丁玲等“大腕”的作品被改后,还要表达感谢和敬意。 

  只有两类人的文章,连一丝毫毛都不能动,一类是国家领导人的文章,另一类,是鲁迅的文章。比如《记念刘和珍君》的“记”虽然用错了,也没改成“纪”。而是直接收入语文教材,直到现在。

  如此在课本推崇鲁迅,有两个原因:第一,新中国成立前,鲁迅一直被延安方面推崇,因此这也是一种延续。 

  第二,建国后鲁迅被认为“战斗方法很值得学习”:“鲁迅战斗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统统接过来,抓住不放,一有机会就向射箭的人进攻。……他临死时还说,别人死前要忏悔,宽恕自己的敌人,但他对自己的‘怨敌',‘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战斗精神和方法。”

  当然鲁迅的文章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1955年初中文学课本《社戏》的教学参考的说明文字写道:讲授这一课,教师应当指出,今天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教学教育下,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再用不着像作者当时那样偷偷地去找寻乐趣,应该珍视这种幸福生活,好好地学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