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延安一怪”冼星海

http://www.CRNTT.com   2010-09-11 10:45:10  


三十年代末,华君武(左)和音乐家冼星海、盛家伦在延安桥儿沟鲁迅艺术文学院合影
  中评社北京8月18日讯/一曲气壮山河的《黄河大合唱》使冼星海名垂乐史,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跻身于著名的“延安四怪”。其他“三怪”是长发披肩与众不同的演员塞克(1906~1988,本名陈凝秋,河北霸县人)、狂放不羁的独往独来的作家萧军(1907~1988,辽宁义县人)、暴躁激烈易于犯上的翻译家王实味(1906~1947,河南潢川人)。冼星海的“怪”是要求保证他吃鸡吃糖,否则无法作曲。
 
“保证我吃鸡,否则一行旋律也写不出”

  1937年9月,冼星海在国共合作后首次听到延安这一地名。1938年9月底,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传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沙可夫院长的聘书,以及全系师生集体签名的附信,聘请冼星海赴延安任教。正在他犹豫不决时,又来两封电报催促。他问明可以提供自由创作环境及自由出入等条件后,于10月初携新婚妻子钱韵玲(著名经济学家钱亦石之女)赴延安,11月3日抵达。1939年5月15日他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于6月14日入了党。

  1938年11月—1940年5月,冼星海在延安的一年半时间,成为其一生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他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六部大合唱和两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定稿)、一部交响乐、几十首歌曲。不过,作为音乐家的冼星海拙于言辞,内心却激情似火,外表却近于木讷。他到延安后,入住窑洞倒还没什么,吃小米却“没有味道,粗糙,还杂着壳,我吃一碗就吃不下了。以后吃了很久才吃惯”。毕竟留法六年,洋学生出身,过如此简单粗糙的生活,一时难以适应。同时,他的思维定势与生活习惯,亦与周边环境不时发生冲突,尤其对开会不甚习惯,认为白耽误时间,影响写作。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只有“轻武器”——提琴、手风琴及一些中式乐器。有时,因无处发泄,竟将隔壁人家飞来的小鸡打得满屋乱飞,他负气地对人说:“保证我吃鸡,否则一行旋律也写不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