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志刚语中评:ABC不合逻辑 特首总被反

http://www.CRNTT.com   2016-07-23 00:33:11  


张志刚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如果一个制度容许单凭个别一两个人,就阻碍多数人同意的事项,那这就不是多数人的暴政,而是少数人的暴政。(中评社 庄恭诚摄)
 
  港府并非没有让步

  过去一届立法会的会期当中,各政治派别争持激烈,议会“拉布”时有出现,行政立法关系被认为跌入谷底,社会亦陷入严重的对立气氛。

  被问到要改善这些状况,新一届立法会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张志刚说“事在人为”。他表示,现在的问题在于泛民凡事以斗争和“倒梁”为先,一些关乎民生而非政治的事项,都因为所谓的不信任特首、不信任港府,而遭到“拉布”阻挠和骑劫。

  “除非整个泛民一败涂地,不然情况不会有改善,所以香港人投票时要想清楚。”

  对于有泛民批评,港府在讨论制订政策时不肯让步,张志刚并不认同。

  “什么叫让步?不是政府不想让步,是泛民想叫政府让什么?凡事要讲道理。泛民所提出的问题,在过去整个谘询的过程中,政府已经让了很多步。医委会改革社会已经讨论了十几年,过程中已经有很多让步。结果最后拿到立法会审议,泛民又说要改、要让步,有没有搞错?合不合理?他们所谓的‘让步’,就是要政府听他们所有的意见,但正常情况应该是合理的、合适的、有共识的,才可以探讨、才可以让步。版权修订条例也是一样,政府让了很多步,到最后各方面都同意了,就因为个别人反对,整个泛民又都不同意了,合理吗?这样的话就什么都不用做了,但政府没有任何损失,损失的是相关持份者和市民大众。”

  张志刚认为过去一届立法会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为立法会的工作是审议法案,可以通过也可以否决,但不应该一直“拉布”拖延。他说,如果一个制度容许单凭个别一两个人,就阻碍多数人同意的事项,那这就不是多数人的暴政,而是少数人的暴政。

  “如果是这样,整个社会都无法正常运作,因为只要每次有个别人不同意,社会就要停顿。这是一种滥用制度的表现。”

  虽然民主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少数服从多数,以多数人的意志为主流,但是张志刚亦同意,社会难免出现忽略少数群体、对少数群体不公道的情况,例如涉及性倾向、残障、种族和宗教等方面的议题。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拉布”可以作为一种上诉机制,令议会以至整个社会留意到并重新思考少数的利益,但是归根结底要以理性的方式去运作,再作决定时也要平衡各方利益,而且不能议而不决。

  民主只是制度的一部分

  香港政坛近年风起云涌,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经历政改一役之后对前景感到灰心。张志刚认为原因在于社会改变了,互联网时代令不满的情绪更易传播,人人都可以表达意见。他形容社会变得比以前自由和民主了。不过他亦指这种情况未必是一件好事。

  “民主不是一个制度,而是一个制度里面的成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民主,绝对的民主是行不通的。”

  张志刚举了不少例子:“例如看医生是否用民主手段去挑选医生?挑选医生是用考试来作为方法的,表现好的才能被选上,但是考试是不民主的,民主是人多决定的,选立法会靠人多,选医生不靠人多,靠的是专业。又譬如,全香港730万人说地球是方的,以后就说地球是方的,这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是科学问题,是专业的范畴,民主不可以取代科学和专业。再举例,管理也不是民主的,以人流管理为例,为了安全而规定人流要往同一个方向走,但是以民主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自作主张,有的人觉得不想兜圈,就要按自己的意思逆人流而行,这样是否可行呢?”

  张志刚强调,一个社会要成功,其制度需由很多条件、很多支柱构成,民主只是其一,而且有其局限性,因此只能承担一部分的功能。而社会的运作更要讲求效率,不可以每一件事都通过投票解决,要有一个具效率的制度解决社会问题,不能说有了投票、有了选举,香港就能变得更好。

  “但现在香港的情况就是,大家不断只讲民主,却忽略了其他要素。一个决策的过程,可以有民主成分,但是不可以说,民主要完全取代其他决策过程所需的元素,所以并不存在‘民主制度’,只能说有些制度的民主成分较高,有些制度的民主成分较低。”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