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蔡昉:从“帕累托改进”走向“卡尔多改进”

http://www.CRNTT.com   2014-09-15 08:20:59  


 
  蔡昉:第二种情况是强供给与弱需求的组合,即增长出现缺口,导致周期性失业。强供给在潜在增长率很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弱需求,就是需求和供给不能相匹配的状况。

  其实,那个时期也不是没有经济波动,有的时候还是强供给,不过需求可能更强,比如过度投资和大干快上。或者遭遇某种危机,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或者国有企业下岗,也造成了实际增长速度和潜在增长速度不相一致的情况,也就是增长缺口。

  因此,即使在“强供给—强需求”期间,也有增长缺口,造成失业现象或者通货膨胀。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应该相匹配,两者之间不应该有太大的差距。

  第三种情况是弱供给与弱需求的组合,出现在过去的两三年,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恰好完全匹配(7.5%上下).

  中国经济减速是由于2004年跨越刘易斯转折点,以及2010年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7%,测算的潜在增长率也在7.6%至7.7%。201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7.7%,测算的潜在增长率大致也是这个情况。如果2014年的经济增长降到7.4%~7.5%,那也还是大致与潜在增长率相匹配的。这是估算的潜在增长率,与近两年的经济减速恰好是吻合的。这种既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失业现象,其实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2004年之后,农民工的工资急速上涨,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实际增长速度是12%,一直到现在增长还在继续。在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甚至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的现象,就是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已经停止增长。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了。

  总之,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多因素也都发生了变化。很自然地,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是必然发生的。测算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从“十二五”时期一路下滑。大体上从过去的10%,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7.6%;如果是自然下降,到“十三五”时期,会降到6.2%的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强劲,但没有出现周期性失业现象,因为劳动力已经短缺。同时,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幅度没有那么严重,因此大规模劳动力转移能够创造的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也不会增长那么快了,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使中国的经济增速下降,那么新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相符,也就不会出现失业现象。

  第四种情况是弱供给和强需求的组合,即如果不接受目前的增长率而过度刺激将导致超越潜在增长率。弱供给指的是已经下降的潜在增长率,也就是目前的7.6%,下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是6.2%。如果我们不习惯这种下降的增长速度而对经济采取各种刺激政策,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打个比方,如果刘翔的生产要素供给(体能等)和他的生产率(训练水平)能够允许他跑出12秒的成绩,但是社会需求(主管单位的行政干预、社会舆论的忽悠、广告商的物质诱惑)硬要刘翔跑出10秒,结果就是经常性的受伤。

  因此,在未能改善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就会出现很多行业甚至基础设施都产能过剩的情形。许多产能利用率低得最厉害的行业,恰恰就是那些被当作刺激政策载体而列入鼓励名单的行业,甚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大振兴产业名录上。这说明,潜在增长率下降意味着比较优势弱化,没有真实的投资需求,过度补贴只能造就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