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02 08:52:28 |
理解新型城镇化必须科学总结快速城镇化的成效与问题 文章称,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着明显差异。自1996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2000万人,年均城镇化水平提高近1.5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2.6%。 根据国际上一般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则相对比较快。据此可以判断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城镇化率还将快速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中国城镇化质量?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需要总结和反思中国以往快速城镇化的成效和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快速城镇化,使中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一些国家发生了严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当今世界上发达经济体遭遇历史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财政悬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困扰着发达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从长期增长性贫困和中等收入陷阱走出来,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战乱和国内动荡。而自1996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中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已经下降到约10%,工业化基本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肩负起了反哺农业和带动农村发展重任。快速城镇化,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 现在,中国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是否定城镇化道路,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样,我们在充分肯定快速城镇化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城镇化出现的问题。 到2012年,中国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2.6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超过1.6亿人,他们基本上都在城镇就业,这是城镇化快速推进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快速城镇化,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中国农民在城镇就业的收入超过在家中务农的收入。但是,每年转移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游离于农村和城镇,尚未成为真正的市民城镇化,根本上是人口由分散在农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衡量城镇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如果只让农民进城而不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由于建设的需要,一些农民已经失去土地,但是仍然未能成为市民,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问题突出。 人口城镇化滞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极其深远。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对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无法举家在城镇生活,出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是真正融入城镇还比较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会抑制消费,给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可能将农业作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妨碍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也会使民工荒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工回乡所带来的城市服务业缺工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家庭生活。 中国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很多城镇建设,比较注重征地造城,卖地搞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富裕了城镇政府,而对于居民必需的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既没有投入,也不给合法的建设用地。一些城镇注重引进工业项目,搞工业园,而对于公共绿地建设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差。 目前,中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一些城镇政府缺乏大局观念,过分注重经营城市,而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城镇政府普遍地对常住居民提供差别化歧视性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尤为突出。 未来中国城镇化仍将会快速提高。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如何确保城镇化质量?这就需要对中国城镇化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敢于面对,深入研究,注重顶层设计,激励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及时纠偏。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更符合全国人民期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