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被特色”的中国贫困线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29 08:59:32 |
从贫困线的划定上看,如果说中国的划分方法兼顾了什么国情,那就是国家统计局基本不采用更容易反映贫富差距的中位数、而坚持采用简单平均数的方法来统计人居收入。一般而言,平均数统计出来的人均收入更高,中位数算出来则较低、更接近公众感受,但操作难度更大。有学者曾估算,在目前的平均算法下,即使将中国贫困线提高到城镇人口平均工资的1/4,才勉强能让一个拥有两个劳动力的三口之家达到世行人均日收入2美元的贫困线。但事与愿违,中国既不统计中位数,也不对被拉高的人均收入按实际水平调整,贫困线“兼顾国情”一说根本站不住脚。 国际提贫困线中国唱“扶贫线”,能负担多少穷人就算多少人 除了以人口基数大为由的各种操作手段不科学,中国借“照顾国情”而划低贫困线最受争议之处,莫过于为财政投入不足开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王小林曾对世界银行的标准评论道,“世界银行的贫困线主要作用是国际比较,方便评判哪个国家更贫困。而作为国家贫困线的划定,则要有国家整体财力的考量”。他甚至表示,如按世行标准,中国可能有超过1亿贫困人口,但财政资源只够扶助5000万,因此具体执行职能看“你扶贫能够扶到哪个线。” 在世界各国,贫困线的作用的主要用途均是甄别出需要帮助的群体,并以国家的名义施以救援与补助,从来不因财政资源多少而存在相对之说。例如,今年9月16日,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贫困线以下人口总数由2008年的3980万上升至2009年的4360万,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需要接受政府救济。在中国,官方贫困线却从来只着眼于“长期贫困对象”,国家统计局确定的贫困线从来都具有明确的政策目标——为了确定所谓“定点扶贫对象”。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贫困面广、而国家扶贫资源有限,因而确定低贫困线作为农村贫困标准,但这个标准似乎并未随着GDP增长而跟着动。中国的贫困线不仅“雷打不动”,反而打着“国情”的旗号把大量贫困人口排斥在外,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无法获得公共财政的救助。 注:专题部分材料引用自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发布的《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2010年第1期),报告对中国与世界贫困标准论述较为全面,并附有较为权威的对中国贫困线测量的回顾,详细内容可点[此处]下载。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