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团结 才能稳定繁荣 | |
http://www.CRNTT.com 2010-03-22 11:22:41 |
在北京“两会”期间,香港市民有多次机会可以看到国家对香港的尊重和照顾。“两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记者会,从温总的答问谈话,香港市民可以感受到中央对香港和港人的深层次的关爱。 近年香港的一句“潮语”叫做“中央送大礼”。首先一份大礼就是中央开放内地居民“自由行”,当时,香港经济在金融风暴冲击下陷入谷底,市民对前景的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就在这样困难的时刻,中央出手打救香港经济。其后,分期签署了多份CEPA协议,此外尚有人民币业务等。香港的经济就这样在中央的关怀下,渐渐的复苏和复元。这次北京“两会”及温总谈话,再一次显示中央对香港和港人的利益,高度关心,高度重视。这一点,可以说在香港已成为全民共识,就算是最死硬的反对派顽固分子,对这些港人公认的事实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中央关怀感动港人 “两会”和中央对香港和港人的关爱,在温总的谈话中堪称尽显无遗。温总的谈话,也包括了对内地人民和台湾人民的关爱。台湾多家传媒,诸如《联合报》、《中国时报》、《旺报》等,均发表社论或文章,评述温总谈话中对人民所表达的理性和感性。 有传媒将之形容为“‘温’情脉脉”,此形容词令人拍案叫绝。对此,香港人民无疑也有同感。温总在谈及有关香港经济需要解决好的五大深层次矛盾时,也不忘提到“注重改善民生”,市民读报至此,自然会深受感动。 中央提及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并非始自今日,也已经不只一次。但这一回,温总具体提到有关香港经济需要解决好的五大深层次矛盾。第一,发挥已有优势,保持和发展香港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地位。这一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温总将其列为五大深层次矛盾之首,完全合理。观乎近几年的实际情形,香港“三个中心”的优势和地位已在减弱之中,必须引起注意,必须设法加强,必须有所发展。当周边地区的一些城市在这几方面高速发展时,倘若香港不能与时俱进,那就必然是不进则退了。 把握优势奋力向前 第二,结合香港特点,发展优势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这样的指示,明显是对症下药。香港本身也有说优势产业如何如何,但似乎给人“讲的多,做的少”这种印象,或者是的确做了一些工作,惟成效不彰,乏善可陈。此情此景,不知道是否仍未脱出“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框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然中央领导人提出,说明这一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或者是尚未解决好。其实,香港不需要六大优势产业,能有“一大”、“两大”就不差了。瑞士只有手表一大优势产业,屹立百年,至今雄踞全球可见一斑。 第三,利用毗邻内地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香港与珠三角的联系。这句话在香港也说了十几年,可就是做不到或做不好。以深圳与香港为例,深圳方面(最初是大学教授)先提出“双子城”、“同城化”这样的理念,其实也就是进一步加强联系,并最终在经济上达致两地的融合。香港方面的反应,即使不说“冷淡”,基本上也可以评之为“不够积极”。可能是觉得香港仍有明显的优势,或多或少有“大香港主义”的心态作祟。就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或融合而言,进展相信不能说没有,但进展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换言之,这一深层次矛盾至今还没有好好解决。从经济角度说,面向世只固然是香港的大出路,但内地有十三亿人口的广阔市场,且内地已成为世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香港作为“近水楼台”,假如不好好利用这个条件,岂不是对不起广大市民?此点既然是需要解决好的深层次矛盾,那就是:目标要明确,决心要很大,措施要有力,这样才能以最快速度和最大效益发展香港的经济。 凝聚共识保持和谐 第四,香港人民要包容共济、凝聚共识、团结一致,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这是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央对全体香港市民的谆谆叮咛了。这当然是有感而发,兼且是大有道理。事实上,回归十多年来,由于总是有一小撮人“反中乱港”、“搞搞震”,香港的局面确实未能做到包容共济,无法凝聚共识,更谈不上团结一致。对于哪些“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团结”云乎哉?虽然有关方面一再忍让,一再协调,一再呼吁顾全大局,惟有些人执迷不悟,包括坚持“公投”、“起义”之类,奈何?这次由温总亲自嘱咐,希望港人要包容共济、凝聚共识及团结一致,但愿温总的话大家都能听、都能做,藉此共同创造和谐社会。只有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包容共济,才可做到“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一个高度和谐、高度团结的社会,才能更好地保持繁荣稳定。 第五,温总指出有两点不要忽视:一是注重改善民生;二是发展教育。在当前贫富悬殊,坚尼系数居世只最高水平之下,“改善民生”,不但是当务之急,更且是重中之重。中央已多次提醒香港,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温总再提此事,可见香港的民生仍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就市民利益、市民生活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深层次矛盾。但愿明年“两会”及温总记者会上的答问谈话,不再将香港民生列为重点──届时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已大大获得改善!期盼香港真能做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