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韩寒现象 凸显知识分子独立精神匮乏

http://www.CRNTT.com   2010-02-22 10:49:43  


韩寒博客发文质疑刘谦的口水仗神秘的结束,引发民众热议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讯/近日,韩寒在博客上撰文批评魔术师刘谦是带着一群托儿“忽悠”全国老百姓。刘谦随即撰文回应称韩寒不够专业,无权评论。此后,两人的文章均神秘消失。网易《另一面》栏目今日刊发评论文章“韩寒,为何敢于评论一切”表示,“韩寒等人成为中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中国的幸事,因为这个时代太需要这样的独立声音;但‘韩寒现象’的背后,凸显了其他更多的知识分子们独立精神的匮乏。”文章内容如下:

  近日,韩寒在博客上撰文批评魔术师刘谦是带着一群托儿“忽悠”全国老百姓。刘谦随即撰文回应称韩寒不够专业,无权评论。此后,两人的文章均神秘消失。论战事件背后,凸显出韩寒等公共知识分子目前遭遇的困境。公共知识分子们一方面敢言、直言,头脑清醒,背后无利益纠葛,自然也就拥有了大量支持者,被视为社会的“良心”。但另一方面,当公共知识分子们突破自己的知识范围,去评论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事件时,则往往会露出自己“外行”的短板。韩寒等人成为中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中国的幸事,因为这个时代太需要这样的独立声音;但“韩寒现象”的背后,凸显了其他更多的知识分子们独立精神的匮乏。 

    ★这个时代太缺乏“敢言”的韩寒 

  韩寒们被民众视为自己的“代言人”

  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推出了50名公共知识分子榜单,自此,公共知识分子一词不胫而走。近来,有媒体也把八零后作家韩寒归类为“公共知识分子”。韩寒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另类”,高中辍学,成为畅销小说作家和赛车手。其实,韩寒的辍学正好让其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毒害,看问题的视野更为无拘束,更为开阔。 此外,互联网的发达为其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他以博客为阵地,对各种公众事务、新闻事件发表辛辣独到的见解。逐渐被很多人奉为精神偶像。 
 
  学者许纪霖认为,公共知识分子中的“公共”有三个涵义:第一是面向(to)公众发言的;第二是为了(for)公众而思考的,即从公共立场和公共利益、而非从私人立场、个人利益出发;第三是所涉及的(about)通常是公共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或重大问题。在当今的中国,类似韩寒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之所以受到追捧,就在于他们独立而大胆的声音在当下显得十分的稀缺,他们被民众视为“代言人”。 
 
  相比之下,专家们却普遍“失声” 
 
  而在众多领域,本来很有发言权的专家们,却受到各种力量的掣肘、或者本身受到利益诱惑,缺乏独立性,面对公共事务普遍“失声”。例如在医疗领域,医院院长们不会站出来自揭家丑;在教育领域,大学校长们也不会痛斥高招问题。这让公众转向了虽然没那么专业、但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今的环境下,仗义执言之人本来就不多,能谈出有信服力观点者更是少之又少,一旦有公共知识分子脱颖而出,更多的媒体会吹捧他们,其影响力也就再度倍增,受到更多人的追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