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智库杂志:台独势力难以撬动两岸关系总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5-12-01 00:06:44  


两岸关系的发展面临挑战,但不会改变两岸进一步交流的趋势。
  中评社香港12月1日电/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本良,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发表专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探析》,作者认为:“两岸关系自2008年以来走上和平发展道路,这是陆台美三方博弈中形成的平衡状态。两岸经济交流具有‘外溢’效应,不断延伸到政治问题;但经济活动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的,在两岸政治分歧难解的情况下,台湾对两岸交流始终抱持着一定的担忧,最终引发了岛内政经变局。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不会改变两岸进一步交流的趋势。”文章内容如下: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因

  两岸关系经历了军事对峙、交流不畅、政冷经热等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和平发展无疑是一种相对理想的良性状态,马英九也多次表示两岸关系达到60多年来“最佳状态”①。台湾问题的走向是由中国大陆、台湾、美国三方博弈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是三方力量平衡的结果。

  首先,中国大陆的日益崛起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总体实力在此基础上也大幅提升,对区域政治和国际社会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如杨开煌所说,“‘中国崛起’是大陆对台政策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软作为;换言之,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是两岸和平发展,以至两岸统一的最有力的保障”②。

  对比而言,在大陆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之时,台湾可以不与大陆打交道而快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但改革开放以后,大陆逐渐发展起来,以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市场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台湾走的是一种“两头在外”外向型经济,更不可能对大陆视而不见,而必须与大陆交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去。1987年蒋经国打开两岸交往的大门之后,双方的经贸交流一直高速增长。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根留台湾”以及后来陈水扁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等政策,都无法阻止两岸经济日益融合的趋势。两岸的共同利基不断增大,两岸同胞福祉的关联性不断升高,必然要求台当局改弦易辙,不能一味采取防堵政策。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推进两岸合作与交流;中国大陆也不断释出善意,优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两岸关系因而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阶段。大陆自身的崛起是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积极变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