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智库杂志:台独势力难以撬动两岸关系总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5-12-01 00:06:44  


 
  两岸之间政治分歧严重,各种难题短期内难以破解。首先,两岸之间的政治定位问题依然“无解”。民进党否认一中原则而追求“台独”,与大陆基本没有交集。蓝营虽然承认两岸同属一中,但坚持“一中各表”,在“中华民国”问题上拒不让步。然而,在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内仍无法解决“中华民国”问题,这成为国共之间难以跨越的难题。其次,双方军事对立难以彻底消除。大陆积极推动以和平方式统一台湾,但面对“台独”威胁和统一问题的无限期拖延,必然不能放弃使用武力这一“保留”手段。而从台湾方面来说,民进党谋“独”,国民党则以武拒统,两党都没有放弃在军事上与大陆对抗。所谓的“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都试图解决双方军事对立问题,但目前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后,台湾“国际空间”难以完全解决。马英九上台不再与大陆进行“外交消耗战”,其“邦交国”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而且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可以说已经取得不菲的成绩。但马当局试图在不与大陆协商的情况下加入更多的国际组织,而民进党企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组织。这使得台湾“国际空间”问题解决起来困难重重,与岛内民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总之,两岸之间的政治难题几乎都成为“死结”,目前很难寻求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然而,两岸经济整合不断延伸到政治领域,使得台湾必须面对两岸政治议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两岸已经签订了包括ECFA在内的21项协定,2014年两岸经贸总额已接近2000亿美元,人员往来接近1千万人次,两岸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根据新功能主义的观点,经济上的合作具有“外溢”效应,“外溢假定国家和地区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是这样相互联系的:一个领域的问题将会提出另一个领域的问题,或要求另一个领域的解决办法”⑦。岛内政治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2012年“大选”期间,台湾企业家在最后关头密集发声力挺“九二共识”,为马英九胜选打了一针强心剂。马英九连任后也更加坚定了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2012年就职演说中,马英九明确把两岸关系定位为“一国两区”;2013年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座谈会上,马英九宣示不会推动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与“台湾独立”;2013年7月,在马英九的授权下,吴伯雄在会见习近平总书记表态用“一中框架定位两岸关系”。不唯如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民进党同样产生影响。2012年败选后,民进党开始激烈探讨两岸路线调整问题。蔡英文表示输在了“最后一哩路”,声称要加强与中国大陆的互动。谢长廷试图从两岸宪法入手取得突破,提出了“宪法各表”等概念,并于2012年10月访问大陆。时任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也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并召集9场“华山会议”讨论两岸路线问题,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更提出了“冻独”主张。当时两岸政治对话的呼声也日益高涨,2014年2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实现了两岸公权力之间的直接对话和交流。虽然台湾方面希望“政经分离”、“先经后政”,但持续的经济交流终究会上升和触碰到政治问题,这是台湾不得不面对的、无法逃避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