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赵春山:欧安会对和平协议有何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4-05-01 00:14:36  


 
  胡锦涛上台后,为两岸关系开启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在2005年3月4日一项“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胡四点”)的政策宣示中,胡强调“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2005年4月29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前往大陆从事“和平之旅”,并与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五项共同愿景”,其中表示:双方将“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而“和平协议”一词,随后正式出现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的官方文件当中。除此之外,胡锦涛在2008年12月有关两岸关系的六点讲话(“胡六点”)中,更进一步强调:“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2012年11月17日,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的报告中,除了重提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和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的诉求外,特别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后宣称:要“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习近平特别强调“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希望以“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作为动力,来推动两岸的新关系。习近平在2014年2日18日,接待来访的连战时,特别发表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他对两岸政策的主张。

  在台湾方面,1981年3月29日国民党召开十二全会,通过“贯彻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意味政府的大陆政策已从“军事反攻”调整为“政治反攻”。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总统”宣布台湾地区解除戒严,政府并于11月2日开放民众赴陆探亲,两岸关系由对立迈向互动。

  李登辉“总统”执政初期,不仅持续蒋经国的政策,并且试图建立法制化的基础。1991年4月30日,李“总统”宣告动员戡乱时期于5月1日零时终止,并依国民大会决议,宣告同时废止“动员勘乱时期临时条款”,即在宪政层次上,不再将中共视为叛乱组织。就法理层面而言,“国家统一纲领”是李“总统”执政时期最重要的官方文件,是当时政府推展两岸关系的指导原则。“国统纲领”不但明示坚持和平统一,反对使用武力,并且分阶段来规划和平统一的进程。1995年4月,李在回应“江八点”而提出的六项主张(“李六条”)中,重申“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追求中国统一”,主张“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对于李“总统”的上述主张,对岸显然没有作出积极正面的回应。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并在母校康乃尔大学发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演讲之后,中共即对台进行了一连串的“文攻武吓”。虽然,1998年10月辜振甫先生的大陆之行,使两岸关系一度出现解冻的迹象,但在1999年7月李登辉提出两岸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后,两岸关系又陷入低潮。

  陈水扁“总统”执政时期,由于民进党的台独倾向,加上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两岸关系一直处于“冷和”的状态。仅管如此,绿营学者在综合民进党执政八年的大陆政策后,仍归纳其战略目标是“达成两岸关系正常化”;其战略指导原则为“善意和解、积极合作与永久和平”;其设定的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原则为“主权、民主、和平与对等”。绿营学者列举陈水扁在就任期间,就曾提出两岸经济与政治统合的概念,也曾提出和平稳定互动架构,以及非军事区和信心建立机制的构想,这些都是希望能达成两岸间的永久和平,以及达成永久和平之前的过渡性安排。因此绿营学者抱怨,中共是以意识形态来理解陈水扁的两岸政策,从而忽略了陈水扁执政后提出的种种政策善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