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2-06-27 08:15:37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在计价和结算方面成效显着,但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路程仍然漫长。
  中评社北京6月27日讯/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跨境流通,成为国际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在计价和结算方面成效显着,但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路程仍然漫长。

  道路依然漫长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金融室副主任刘翔峰文章表示,美元、欧元、日元成为国际货币均经历了较长过程,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及形成条件,对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十分必要。

  美元通过全球性的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地位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而且持续的资本输出不断深化保持国际清算和储备货币的优势。

  日元则通过跨境结算+金融市场开放的模式,成长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一极。首先日元计价,其次深化其国内金融改革,放松对欧洲的日元贷款和日元债券限制,设立离岸市场,取消资本流动限制,1990年在国际储备中比重升至8.0%,日元于1998年完全自由兑换。

  欧元是经济实力相当、结构类似的国家采取的区域货币模式。1999年欧元问世后,欧元在贸易结算中比重增加,跨国兼并、收购、证券交易都以欧元结算以增强欧元的国际投资功能,银行、保险和股市相互参股,统一了电子转账支付体系等。

  由上可知,货币国际化的条件,概括起来是:货币发行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通胀的公信力、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确保货币可获得的完全可兑换性。

  目前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实体,对外贸易额和股市市值均居世界第二,已具备相当经济实力。但对照货币国际化条件,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还很漫长。

  首先,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流动性强的深化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条件。由于美国有着最具深度和流动性的金融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也没有动摇美元地位。中国金融市场还远没有发展到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深度。

  其次,人民币离岸市场刚刚初步发展。离岸市场的存在使得货币在境外金融交易中不受货币发行国司法约束,是货币国际化的必经阶段。香港离岸中心只有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债券、RFDI、RQFLL等,人民币投资的金融产品还很少。在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前,完全成熟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很难到位。

  第三,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可兑换是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当这种货币以一定的市场比率自由兑换成一种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时,这种货币被认为“完全可兑换”。人民币经常项目下虽然可兑换,但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例如跨境证券投资和短期贷款受管制。原因在于中国的汇率与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汇改以来对美元累计升值了23.7%,目前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升值预期弱化后,香港人民币存量下降,影响了境外市场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从利率看,境内外利差明显,人民币回流动力源于套利驱动,不利于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沉淀和使用。由于人民币事实上可自由兑换,而两种汇率和两个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存在,套利和套汇资金大进大出将影响中国中央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第四,人民币国际地位微弱。美国贸易本币计价,出口在95%以上,进口在85%以上,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只占中国的10%。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85%,人民币则不足1%。美元在国际借贷与债券中占40%以上,人民币则微乎其微。2010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占比为62%,欧元为26%,日元和英镑各4%,人民币占比近乎没有。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