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别把首都变“雾都”说成“自然现象” | |
http://www.CRNTT.com 2011-12-07 14:22:05 |
王琦:别把“雾都”仅仅当作自然现象 2011年12月06日07:51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王琦 12月4日,北京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环保局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数据,当晚19时,北京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0.437毫克/立方米,短时达到重度污染程度。(12月5日《新京报》) 《新京报》这则报道的标题是“北京大雾致高速封闭航班延误,首都成‘雾都’”。事实上,我国近段时期大雾天气频繁登场,成为天气舞台上的焦点,“雾都”一词已经广泛流传开来。上网一搜,诸如“进入11月,杭城仿佛变身雾都”、“合肥变身雾都,大雾生活喜忧参半”之类的报道比比皆是。 雾都,并没有小说中描述的“像雨像雾又像风”那般浪漫,而是给城市生产生活造成不少困扰。5日,京津冀等9地遭遇大雾,导致首都机场延误严重,京哈高速堵车50公里,山东近百条高速关闭。对此,气象专家解释称,秋冬季节华北平原出现大雾比较正常,不算是特殊天气现象。不过,如果我们仅仅把“雾都”当作自然现象,很可能会忽视大自然发出的警示讯号。 虽然空气污染与大雾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雾都”肯定会受到空气污染的间接影响,城市里的汽车尾气、扬尘、工业废气等悬浮颗粒物就是大雾的“帮凶”。与此同时,雾天风速变得很小,湿度变得很大,很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也会快速上升,进一步加重了空气污染。 提起“雾都”,人们很自然想到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伦敦经常被浓雾所笼罩。然而,1952年12月一场“雾都劫难”,让伦敦人看到了大雾的恐怖一面。当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在大雾期间以及雾散后的两个月间,12000余人因毒雾患病死去,这场灾难后来被列入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 痛定思痛,英国人开始重新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决心走出迷雾。他们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减少和抑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我们没有经历“雾都劫难”的可怕一幕,但“大雾”问题应该正视。防止大雾成灾,谁都不是旁观者。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