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李华芳:改革是怎样失去共识的

http://www.CRNTT.com   2011-03-27 09:52:13  


李华芳
  中评社北京3月27日讯/此间中国经济网日前登载青年学者李华芳的文章“改革是怎样失去共识的”,内容如下:

  2011年的两会比往年更受关注,有几个理由。首先,中国的进一步改革面临一个深层次的转型;其次,这是十二五规划的开端之年;最后,处于一个受突尼斯与埃及革命影响的世界局势变动的当口。这使得中国的决策者需要权衡各种相互纠结的利益,以继续维持稳定和谐的局面。

  但政府对民间社会期待的回应比较慢,民间社会的满意程度也比较低,并且双方对于未来中国改革的期待并不完全一致。重新凝聚改革共识,成为体制内外坚持改革者的一种呼声。这种呼声主要想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寻找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和动力;二是更为具体的缩减贫富差距和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以实现平稳持续的发展。这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先说要继续发展经济,再说民生保障策略中,可见一斑。

  政治上无竞争的统治合法性依赖于对支持者的购买而实现。前三十年的改革主要通过纵向提升全民平均收入而获得,也就是所谓的“以增长换统治合法性”。增长主义的合理性建立在平均收入很低的情况下,只要老百姓能获得比以往好一点点的收益,就会支持增长战略,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一五规划”。不难理解,在吃不饱饭的情形中,能吃饱就能获取底层的政治呼应和支持。这也是对之前的改革之所以有共识的重要“群众基础”。

  但一旦到了衣食基本不愁的阶段,以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为代表的分配不公,就会反过头来影响对增长战略的支持。这得到了行为经济学相关研究成果的证实。这些基于最后通牒博弈实验或者独裁者实验的研究成果,大致表明了如下结论:在极度贫困地区,只要人均收入略有增长,那么对于贫富差距的可容忍程度就比较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即便人均收入水平依旧有所改善,但如果改善的幅度低于贫富差距扩大的幅度,那么其不可容忍程度也会急剧上升。这通常意味着社会运动和群体性事件,最为典型的是罢工。而一旦当贫富差距的恶化程度较为严重,而且同时通胀率急剧上升的话,就可能引发革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