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艺术品天价是如何 "刷" 出来的

http://www.CRNTT.com   2013-11-21 12:53:13  


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拍1.42亿美元,创拍卖史纪录。图为拍卖现场。.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讯/近来艺术圈颇不平静,一个个惊人的价格从各拍卖行传来。先是曾梵志的作品卖出了1.8亿港元,接着万达以1.72亿人民币买了一副毕加索。正当大家以为这就是天价之时,没想到我们还是too naive:北京时间11月13日,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作品卖出了1.42亿美元(折合8.7亿人民币),创了世界拍卖史的纪录。

  看到这,大家一定想问三个问题:凭什么一幅画能卖那么多钱?这些天价交易当中有没有什么阴谋?如何才能制止这种疯狂的炒作?本文试着就这三个问题做出解答。 

01 天价之作:淘宝店刷信誉的“高大上”版本

  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收藏。这句话未必准确,但“收藏热”往往伴随着经济大势的活跃,这基本是没有争议的。20世纪90年代初,东南亚掀起过一阵收藏热。然而经济刺激下的收藏风暴在仅仅数年后的一场经济崩盘中即被摧毁,伴随的是半价、三折,甚至是一折的大甩卖。收藏和经济总是挂钩,并处在经济形势的最末端,而且反应也比较迟钝。当经济形势不明朗时,试问有哪个胆大人士敢用真枪实弹去购买有可能数年内贬值十分之九的艺术品?

  在国际买家看来,中国艺术品不被认可,这意味着随时可能会被抛弃,不具有保值性、不具备抗衡国际风险的能力。国际机构进入中国在寻找新增长点,找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为适应国内市场而使出的无良手段和内幕交易。

  近期,艺术家曾梵志在香港以1.8亿港币的价格拍卖了一幅早期大尺寸巨作《最后的晚餐》。此事给当代艺术炒作打了一针药效不超过两周的兴奋剂。为何不超过两周?因为,两周之后大家逐渐得知,这幅《最后的晚餐》原来是被其国际著名代理机构高古轩拍回,为不久后的国际大展造势。简单说,就是自己卖给了自己,左手倒给了右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