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陈丹青:我的名声反倒连累了木心

http://www.CRNTT.com   2013-04-03 12:31:17  


 
陈丹青:我不懂文学,没有资格谈他

  轮到陈丹青发言时,他首先表达了对活动现场所挂宣传横幅(上书“欢迎陈丹青等学者参加‘文学史的另一种可能’座谈会”)的不满:“第一,我根本不是学者。第二,为什么要把我的名字放到最前面?弄得我出场就会怎么样。我的名声反倒连累了木心。”他随即在现场调查,在场数百位“粉丝”里,读过《文学回忆录》的不及百分之一。

  陈丹青说,木心先生一辈子被人看不起,即便是二十多年前,木心在纽约给他们上课时,也不断会遇到冷嘲热讽和流言蜚语。他感慨道,当初回国时,推荐木心的作品异常艰难,遇到很多屈辱,“很多出版社根本不理会,谁是木心?”他坦言,从清华辞职后,自己一直高调地在媒体上亮相、言说,“私心”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靠自己的“话语空间”介绍木心。“我终于做到了,让木心先生的书在他79岁那一年,在他的母国用简体字出版。”

  对于“陈丹青不遗余力吹捧木心”一说,他回应称,他的介绍始终非常审慎,“我不懂文学,我没有资格谈他的文学,也没有资格谈别的文学。我真是想让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你们读读他。”

张陈对话:说出意见比沉默强

  “你能说出你不同的意见,这真的是一种热情。最沮丧的是文学圈里多数人对木心保持沉默,根本不在乎”。陈丹青对张柠说。对于张柠所说“木心是被高估的文学大师”,陈丹青则表示,“先不说高估低估,我已经很高兴你把他当成一个文学大师了。我们今天可以说沈从文被高估还是低估了,木心还没有到这个地步,我不知道这个房间算不算是估的开始?”张柠则说,“被高估的文学大师”是报社编辑所拟的标题,与他无关。

  最后,陈丹青拿着木心晚年在乌镇亲手写的笔记念了一段,以作回应:“我虔诚地想象着我的读者们,老的,少的,88岁,12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