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木心:斯人已逝 求索才刚刚开始

http://www.CRNTT.com   2012-01-05 14:21:09  


晚年木心。 郑阳 摄
  中评社北京1月4日讯/木心,这个2006年才正式在中国大陆出版诗文绘画的老人,2011年12月21日在自己的家乡乌镇去世。他自幼接受古典教育,却暗暗喜欢白话诗,热爱外国文学;“文革”手稿被焚,年过五旬到了国外才再度开始创作;他书写中文,受到外国人推崇;直到五年前,大陆才出版他第一部作品。他自己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错的。极力在国内推广木心作品的画家陈丹青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才能给先生正确的评价,也许永远不会。”他是谁,怎么会有他这样一个人,如何评价他,如何阅读他?斯人已逝,求索才刚刚开始。

木心:斯人已逝 求索才刚刚开始

  2011-12-29 02:59:56 时代周报记者 张润芝 发自浙江乌镇

  “恍恍惚惚,清晰的诀别。”这是木心写过的诗,像是他自己离开人世的预言。喜欢木心的人,将他奉若神明,谓之曰“大师中的大师”、“净化汉语写作的人”;不喜欢木心的人则表示“看不出什么好”;更多的人听到这个名字一脸茫然:“木心是谁?”木心生前说:“爱我的人,都是爱艺术的人。”

  这个2006年才正式在中国大陆出版作品的老人,12月21日在自己的家乡乌镇去世。他自幼接受古典教育,却暗暗喜欢白话诗,热爱外国文学;“文革”手稿被焚,年过五旬到了国外才再度开始创作;他书写中文,受到外国人推崇;直到五年前,大陆才出版他第一部作品。他自己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错的。

  极力在国内推广木心作品的陈丹青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才能给先生正确的评价,也许永远不会。”他是谁,怎么会有他这样一个人,如何评价他,如何阅读他?斯人已逝,求索才刚刚开始。

文学鲁宾逊

  2011年12月21日,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在故乡乌镇逝世,享年84岁。当人们回顾他一生的时候,才发现他只是在短短五年之前才在大陆出版了自己的书,当时已经79岁高龄。台湾称他为“文学鲁宾逊”,他们发现木心时,也是1984年前后了。这位1927年出生,自称是“古希腊人”的乌镇人,在大陆教过书、做过工艺美术,参与过人民大会堂设计,自订成册的作品曾经有过22册之多,都在“文革”期间被毁。直到他1982年远赴纽约之后,才有读者阅读到他的作品,当时他已经55岁了。他说,我相信时间,我跟大家比耐心。

  上世纪80年代,木心旅居纽约,散文小说常见于主流中文报端的文学副刊:《侨报》、《中报》。之后台湾的报纸副刊也有登载木心作品。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特设“作家专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宾逊》,编者导言里说:“木心在文坛一出现,即以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者强烈注目,人人争问:‘木心是谁?’为这一阵袭来的文学狂飙感到好奇。”1987年,学者陈子善看到了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里的“木心专辑”,立刻觉得非常惊艶:“这个判断我还是有的,感觉文字很独特。”当时陈子善对木心尚一无所知,不知道他是大陆出去的,只当是海外华人作家,当即跟《联合文学》方面说,能否将木心作品都找来。如此,陈子善搜集了台湾出版的木心的大部分作品。2001年《上海文学》让陈子善主持一个专栏,发表一些关于上海的文字,陈子善选择了木心的《上海赋.只认衣衫不认人》。陈子善因为张学研究而被称“张爱玲最后的情人”。旧上海的声色文字,他涉猎得不能算少,但是至今仍为《上海赋》击节叫好:“他说,住过亭子间,才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而一辈子脱不出亭子间,也就枉为上海人,真是妙。”木心原本的《上海赋》还计划写上海黑社会,但因为此等文章在他看来都是“游戏文章”,于是写作计划没有全部完成就搁置了,陈子善对此相当遗憾:“要是都写出来,那才好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