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救灾物资分不好是糟践爱心

http://www.CRNTT.com   2012-03-22 10:57:12  


 
  ■ 物资处理不透明更增加公众疑虑

  临时捐款的去处仅简单公示为“生活安置”“抗震救灾”,捐款捐物人很难了解救灾物资的真正用途

  在中国,通常是政府组织应急式捐款,然后统一调度分发管理救灾物资。然而这一过程十分的不透明。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必须要建立救灾款物披露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

  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都是在物资筹集完之后才公布,且只公布大致方面,具体内容很少。四川慈善总会在08年6月就公布了汶川地震个人捐助的明细,名单具体到了捐助10元的个人。相比捐款的来源,捐款的去向直到09年底才公布,并且对于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说明也非常简略。在四川慈善总会的公示中,使用方向多为“成都市灾民生活安置”“应急阶段赈灾物资购置”,至于怎么安置了灾民,买了说明物资,花了多少钱?这些细节完全没有公开。

  只有把救援物资的运作透明化,讲清楚每一笔钱的去处,公众才不会有疑惑

  在这一次北川封存物资发现前,恐怕少有人去想,援助物资是会有剩余的,而把剩余的物资做储存也是重要的抗灾措施。这根本上是因为中国救援物资的运作不够透明,政府在号召捐款的时候很积极,各个部门也以捐款多为荣,然而捐款之后的事情往往更重要。假如此前政府就公示了救援物资剩余多少,储存在哪,那这次北川未拆封的救援物资也不会引来这么大的争议。

  相比之下国外专业NGO合格的多,乐施会,汶川地震后仅1天就派人赶到成都的香港著名扶贫与救援组织,就非常注重财务公开。在最后的工作报告总结中,乐施会列出了每个项目援助的原因、实施手段、投入资金、合作伙伴、项目成果。他们这样认真给每一笔钱做说明,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援助物资的运作公开透明,公众才不会觉得自己的爱心被糟蹋,才会有更多的捐助。


  □ 结 语

  北川的救灾物资静静地躺了四年没开封,甚至有过期口罩、卫生巾当地民政部门都不知情。可见,我们离公开、透明、高效的使用救灾物资还有着很长的距离。

  (本文来源:网易新闻另一面2012年3月22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