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月刊:两岸政治协商基础、进程和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24-12-17 00:02:35  


 

  (二)研究动态

  两岸协商谈判作为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2008年国民党重返执政以来,伴随着两岸各层级各领域对话协商活动的开展,学术界聚焦两岸协商谈判的历史进程、基本内涵、意义功能和路径步骤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如张春英最早梳理总结两岸协商历程,将其划分为试探性间接秘密接触到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再到海峡两岸各党派参加谈判等阶段。④刘国深认为两岸政治对话和协商是指两岸双方公权力部门授权的代表性人士,就双方共同关切的政治性议题展幵的对话、磋商,乃至政治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展开的讨论过程。⑤倪永杰指出开展两岸民主协商具有丰富、完善“一国两制”理论、推动国家统一进程的战略意义。⑥季烨认为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过程中,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平等协商,必须充分考虑两岸实力对比的不对称性和两岸诉求重心的差异性,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⑦王英津则强调两岸协商谈判应遵循“民主协商-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政治对话与协商-政治谈判”路径步骤推进。⑧上述丰硕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但既有研究多侧重于两岸协商谈判的历程回顾、功能意义和作用机制等宏观层面,对于两岸政治协商的具体内容、实施进路等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立足当前岛内政局变化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冀望建构两岸政治协商的完整理论体系,具体探讨两岸政治协商的必要性基础、总体原则和阶段安排,并针对性提出两岸政治协商的推进对策。

  二、两岸政治协商的发展溯源

  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⑨首次提出了两岸协商谈判的主张。随着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两岸广泛开展各界对话协商,协商模式由早期的间接性秘密接触逐步发展为半官方商谈再到制度性协商,商谈内容也由救急救难等事务向经济、民生等领域拓展,甚至涉及了部分敏感的政治议题。

  两岸协商谈判最早始于1986年的华航货机事件,中国民航与台湾华航直接商谈并成功达成协议,打破了两岸近40年的隔绝。1990年11月,为应对“闽平渔”事件,两岸红十字会组织又在金门签署了关涉海上遣返的“金门协议”。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频繁深入,两岸先后成立了半官方性质的海基会和海协会,并于1992年达成了以“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为主要意涵、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确立了两岸协商谈判的政治基础。得益于此,1993年和1998年的两次“汪辜会谈”顺利举行,并分别取得了四项协议和四项共识的丰硕成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