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月刊:两岸文化定位差异与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4-02-04 00:03:36  


 
  思维障碍之二:文化交流可有可无,充其量只是政治的陪衬、垫石。

  这种思维障碍对当今文化交流伤害很大,因为是可有可无,文化交流似乎无足轻重,无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其实从“文化”与“政治”这两者的定义出发,我们应该看到在当今社会,“政治”更多指的是政权与治权、当局对当局的因应之道;而“文化”则多指向民间,体现的是民众的普通、日常生活。在岛内有很多貌似“政治”的元素,细细分析其实更多的是含有“文化”元素。譬如大陆对台湾的政治研究中,最重视对“总统”选情的分析,极为关注选举中哪些人会当选、哪些人会落选。不厌其烦地对选前繁琐的民调数据一一进行筛选分析,选后第一时间忙着对选民的选票进行分类统计。这些工作充其量只能摸清选举的结果“是什么”,却不能回答“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以及针对这种结局该“如何做”。其实如此耗费巨大精力仍流于表象的所谓研究成果,对决策部门、主管部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要想真正弄清楚“是什么”的表象背后的“为什么”及“如何做”,那就得认认真真、彻彻底底地从岛内的历史、人文,乃至于宗教、习俗、族氏、地域等诸方面着手,才能寻求、探究、挖掘出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历史、人文、宗教、习俗、族氏、地域等当属“文化”范畴。这就是要借助“文化”,来研究“政治”。任何“政治”的突破、难题的破解,都离不开“文化”的全力支撑和铺垫,偏颇两者的对应关系必将受到现实的严惩。

  思维障碍之三:现今岛内弥漫着民进党当局极力捏造、散布的一种莫名的文化恐惧,担心两岸文化交流会冲击,甚至摧毁台湾的本土文化。

  台湾绿媒曾一再声称,两岸文化交流的必然后果是大陆以厚实的资金源、强大的影响力同化、感染,乃至消灭台湾本土文化。

  这些莫名的捏造从根本上混淆了同根文化互补互强的逻辑关系。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一体多元”。“一体”体现在她具有共同、相对稳定的文化核心;而“多元”则表现为多种形态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中华文化不但是由几十个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合、汇聚而成,而且因地域不同而显现出文化差异。既然是“一体多元”,何来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大陆文化去冲击,甚至扼杀同属中华文化另一分支——台湾文化的可能,更何况多元的台湾文化的本身就浓聚了中华文化的各民族文化以及神州大地的区域文化。

        四、两岸文化交流新思维

  (一)掌握一条主线,坚持“九二共识”不动摇

  习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