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英国脱欧对两岸关系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6-09-09 00:06:52  


 
  启示二:讲究水到渠成,防止冲动误事

  海峡两岸应当从英国“脱欧”公投中得到的第二个启示是:民众缺乏成熟理性思维可能做出冲动的选择,处理两岸议题要行稳致远。推动重大举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实行民主亦不例外。假如投票是个好办法的话,也要讲究水到渠成。特别是对重大议题的全民公投,如果没有不同主张的广泛宣导、全社会的理性认识、多数选民的成熟思考,便不可贸然发动。所谓时机成熟,不应当是有利发动者包括政党达到自身目的的时候,而应是多数选民有能力做出有利整体利益的正确选择的那刻。否则,政客为权力而动、民众凭感觉办事,都“爽”一下,是极不负责任的行径。

  传统英国人对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看法是:要么当欧洲的盟主,要么“光荣孤立”;即既不情愿当法德等国的平等伙伴,更不愿当其“跟班”。实际上,很多英国人根本就不承认自己是欧洲人,如他们称跨英吉利海峡东去为“去欧洲”。所以,即便从欧盟成立第一天起,英国人的思想也是不统一的,在处理与欧盟关系问题上争议不断。英镑存废、申根协定的特例,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换言之,英国人加入欧盟本来就很勉强,“入欧”一直是英国的重大公共争议。这一争议长期呈“留”、“脱”两派对立、“留派”略占上风的局面。支持“留欧”的保守党卡梅伦2013年即宣布未来的公投计划,寄望以此争取选民,同时解决国内争议。2015年大选获胜后,卡梅伦不得不对选承诺,推动公投。但岂不知这世界变化快,难民、“枪击案”等突发事件接二连三,直指加入欧盟的“弊端”。在突发事件刺激下,选民更加不理性,“留欧”“脱欧”社会争议更大。在此情况下,卡梅伦政府本不应该将如此焦灼的议题付诸公投。硬性公投不但无助安定人心、结束争议,反而会扰乱思考、进一步激化对立。

  投票前,选民的关注点往往在所支持主张的好的方面,票决后,他们的注意力会迅速转向自己选票投向的负面影响了。所以24日结果公布后,立即出现“反悔潮”。但假如英国据此进行二次公投的话,民主就成了个大笑柄。目前,从法律上讲,英国短期内操作二次公投的可能性不大,“脱欧”程序将按部就班启动。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英国“留欧派”影响上升似乎又很难避免,“留欧”取代“脱欧”成为争论焦点有必然性。因为明明出现了一个既不合理也不反映英国实际民意,情何以堪!恶质民主把英国人逼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英国政客给民主的脸面抹上了一层厚厚的黑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