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智库杂志:香港与内地需形成命运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15-11-13 00:22:24  


 
  第一阶段是1997年至2003年(井水不犯河水)。在2003年“七一大游行”之前,中央与香港基本上处于“相安无事”状态。双方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尤其是中央一方)在处理涉及两地关系的问题时都比较克制。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回归过渡期的惯性延续。在回归谈判过程中,邓小平曾论述过两地之间的关系,但主要是从香港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地不会干扰香港,也不会给香港添麻烦等角度来谈,如“中国根基在大陆,不在台湾,不在香港。四化建设,香港出了点力,以后甚至出力更小也有可能,但我们不希望小。中国的建设……主要靠自力更生,靠大陆的基础,……所以香港也好,台湾也好,不要担心统一以后大陆会向你们伸手,不会的。”⑦然而,香港并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它受到各种各样的外部影响。“井水”和“河水”总有打交道的一天。

  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2010年(两地摩擦初现)。2003年的大游行以及作为香港宪制责任的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的挫败令中央吃惊。中央对港政策转为强调“有所作为”。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推出,这是两地关系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为拉动香港经济增长,改善就业,增进两地民众间的交流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奶制品爆发三聚氰胺事件等,均引发港人空前关注,无论是迅速向汶川人民捐款,还是就三聚氰胺事件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都显示了港人对国家、对内地事务的关心。2008年上半年的民调显示,港人的中国人认同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认为是纯粹香港人的占18.1%,广义香港人的占47.3%,广义中国人的占51.9%。⑧然而,内地的一些负面事件经港媒炒作后,持续发酵,也损害中国内地在港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港人心目中的形象。

  与此同时,香港内部也发生变化。围绕市区重建,不少港人开始关注“集体记忆”、“本土议题”等。在这些新的价值转向中,“80后”冒起,一系列由年轻人主导、参与的“新社会运动”引发社会讨论。这些运动起自2006、2007年间的保卫天星、皇后码头,2009年、2010年之交的反高铁拨款活动则把香港的“80后”“第一次连结起来”,被活跃人士称为“时代冲突的一面镜子”。“80后”为反对高铁拨款,先后组织多场抗议活动,在2010年1月16日财委会最终通过拨款后,约有数百人兵分多路“占领”中环多条要道,一度使中环路面交通瘫痪。现在回看,这就像2014年“占领中环”运动的一次小型演练。不过,截止2010年,香港的矛盾还主要集中在内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