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关注:蔡访日 触动了谁的敏感神经?

http://www.CRNTT.com   2015-10-08 00:08:01  


 
  于是,在上述背景下,如果说“维护区域安定”的说辞在几年前还可以称之为不疼不痒的外交辞令的话,那么现在这句话则隐含了“制衡中国”的潜台词。对台湾来说,很明显,在这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马政府正在努力地玩着平衡术,从“和中、亲美、友日”到“东(南)海行动倡议”,马英九在当选后尽量地维持着台湾与各方的微妙平衡,但是,马政府在2008年到2012年间尚可以尝一尝既有格局所继承下来的“和平红利”,随着2012年后区域紧张局势的加剧,马政府“和中、亲美、友日”的平衡术便再也玩不下去,开始逐渐向后两者倾斜。当然,这种倾斜的结果,便是在北京眼中2012年以来“两岸政治互信的裹足不前”,再加上太阳花学运,使曾经令马英九最引以为傲的两岸政策,最终却给他带来了个“两头不讨好”的尴尬结局。

  因此,连“倾中”的马政府在大国角力的赛局中都难以明哲保身,向着背离北京的方向逐渐远去,更何况是民进党和蔡英文呢?

  回到日台关系,诚然,1949年以来,国民党与民进党本质上都是亲日政党,而日本则基于其国家利益同样热衷于对国、民两党的拉拢,但相较于国民党而言,民进党对日本政府与日本政治人物在言语上、行为上与思想上的亲近则更胜一筹。这一些列历史的、情感的与现实的因素,将当下以及未来的日台关系连结到一个更加紧密的程度,这对于北京来说更是芒刺在背。所以,近来有评论称,“两岸关系现在愈来愈不是两岸的家务事了”,言犹在耳,掷地有声。

  转型不正义 战后日本何以成为台湾“民主标杆”

  最后,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蔡英文此次访日除了展现与安倍家族的亲密关系之外,一定会应询对日前通过的安保法案表态。想必她不会正面回应,但相较于中国大陆与韩国对安倍强推安保法案的愤怒之情,台湾朝野对于此事的暧昧与默然,则给岛内那些高喊所谓“转型正义”的人士一个响亮耳光。

  众所周知,二战后盟军对日本改造的不彻底,其历史原因此处不再赘述。它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当年参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阁员”,在战后均“摇身一变”成为了自民党的创党大佬,这其中就包括了安倍晋三、麻生太郎等数位日本当权人物的祖辈。反观德国,战后新组建的主要政党均与原纳粹势力“绝缘”。所以,有学者认为,当安倍、麻生等人在为日本当年的侵略做辩护时,他们也在为他们祖辈的行为辩护。从这一点而言,日本政治的“转型正义”完全可以称之为不及格,而安倍等人“发自内心的辩护”也在一点一滴地腐蚀着战后由一代代日本有识之士所建立的“和平国家”之基石。这也是为何中、韩等国反覆敦促日本当局对二战罪行做出真诚反省的根本原因。但是,就是面对这样一个“转型不正义”的日本,台湾朝野不仅“假装看不见”,还继续把日本奉为无可挑剔的“民主标杆”。而当数以万计的日本人民走上街头发出反对安保法案的呼声,以实际行动捍卫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时,台湾的朝野,尤其是那些最热衷于探讨“转型正义”的某些人士,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陷入了逻辑上无法自洽的论述困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