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减速与失衡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15-08-01 07:25:53  


 
  坚持改革调整的政策方针取向

  文章提出几点政策建议:首先,仍需进一步明确坚持改革调整的政策方针取向。在调整深化阶段,各种深层矛盾和风险会进一步外化释放,呼吁重手刺激的压力会增加,失衡调整功亏一篑的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坚守十八大以来结构性改革优先目标,保持定力,积极作为,力争改革调整的最终成功。

  其次,需适度下调经济增速底线目标。经济调整时期确定目标增速底线,不仅要考虑潜在增速变化的可能因素,还要考虑调整存量失衡的非常态因素影响。由于消化过剩产能与调减过高杠杆难免释放减速效应,失衡调整期应允许经济增速一定程度地暂时低于潜在增速。考虑各方面情况,或许可将目标经济增速回调到7%上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环境,政府对经济增速目标,应更多从预测性和指导性角度加以阐释,适度淡化其早先包含的指令性或刚性效力。

  再次,货币政策需适当重视运用总量工具,尤其需考虑采用普遍降准等,以维持货币与流动性总量的稳健增长。这既是对早先超常存准率管制的逐步退出之举,又是利用市场化手段稳增长的自然合理之策,有助于相对瘦身央行资产负债表,并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配套条件。全面降准无疑需审慎稳妥,关键是保持广义货币和流动性总量的动态适度增长,严防货币过度扩张与通胀卷土重来。

  又次,要综合施策治理金融市场失衡因素与潜在风险。适合调整意味着预算约束硬化。有关部门应允许特定影子银行产品违约,允许部分资不抵债的融资方破产重组,打破刚性兑付预期,以提升市场风险意识。同时需采用破立结合、堵疏结合的思路化解金融风险。

  最后,要对小概率事件冲击未雨绸缪。良好基本面条件与稳健政策方针,实乃中国平顺完成本轮调整的坚实保障,然而也无法排除内外经济环境发生超预期不利变化的可能性。要高度关注早先失衡比较严重的个别地区和部门在“洪水”过后局部出现的“管涌”风险,同时要警惕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冲击。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