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将日军侵华与二战捆绑未必是好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2-15 11:18:52  


 
  日本有学者力求将中日战争、日美战争统归为“太平洋战争”或“大东亚战争”

  1941年12月的日本内阁会议上,决定将1937年7月7日开始的日中全面战争,一直到日本对英美荷的战争统称为“大东亚战争”。日本战败后,盟军司令部规定以“太平洋战争”代称“大东亚战争”。至于战争性质,在同盟国一方看来,从1939年—1945年的战争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而日本学界则倾向于将战争细化为不同部分。

  日本学者木阪顺一郎在1993年发表的《亚洲太平洋战争的称谓与性质》称,太平洋战争经历了满洲事变、日中战争、亚洲太平洋战争三个阶段,具有五种性质:“日德意等法西斯国家为扑灭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法西斯战争与反法西斯战争;帝国主义之间的相互战争;日本获得殖民地的战争;日苏战争是日本反社会主义战争和苏联反日、反法西斯主义的战争。”他在此基础上,分段讨论了亚洲太平洋战争的性质和责任。

  无论是将这场战争称为大东亚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日本的一些政客、学者都试图将中日战争囊括其中,给民众造成一种二战是日本与美国争霸失败的笼统印象。由于日本对中国的开战的目的、结果都可谓铁证如山,无法有力地为侵略事实翻案。日美战争则不同,日本有充分地理由论证,战争双方无所谓“正义”或“非正义”。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日本地方政府才敢于为神风特攻队队员遗书“申遗”。 

  在2005年《读卖新闻》的调查中,有44%的日本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的战争“不是侵略战争”,超过了认为其是侵略战争的34%的比例。对于昭和时期的历史,回答“非常了解”的人中有74%,回答“一定程度上了解”的人中有74%,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而越是对历史表示了解的人,越认为对美战争不是侵略战争。

  学界和政界的这些声音反映在历史教科书上,影响到日本普通民众

  学者的研究成果、政客的观点表达,最终会通过教科书,广泛传播出去。随着战争亲历者的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教科书来了解历史。

  曾亲历战争的人越来越少,使教科书对历史观念传播的作用日渐明显

  战后几十年,亲历过战争的人相继去世,年轻一代了解历史的途径不再是口耳相传。还是2005年《读卖新闻》所做调查,本人或亲人中,对先前发生的大战有切身体验或记忆的人占全部被调查者的65%,而在1981年的同类调查中,这个数字为88%。回答“有”的人随着年龄的降低而不断减少,70多岁的人回答“有”的占85%,60多岁、50多岁的人各占68%,而在30多岁、20多岁的人中只占50%。

  下面在回答“通过什么渠道知道了先前发生的大战”这一问题时,说“自己亲身体验和记忆的”有16%,而1981年时是68%。在2005年的这次调查中,回答“从亲人那里听说”的人最多,有32%,其次是“从学校、教科书”中获知,有25%。“从电视、广播”中获知的有14%。

  由此可知,教科书对普通日本人历史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日本政府每四年审定一次由各民间出版社编写的历史教科书。1982年,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将“侵略华北”改为“进出华北”,说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1986年通过的《新编日本史》,说日本侵华是日军被迫迎战,而太平洋战争的目的则是“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并在日本的领导下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后来被中国方面认为有问题的教科书,也大都沿袭这些观点,淡化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并回避慰安妇、731部队这一系列问题。

  另外,在书籍出版中,企图“修正”历史的书也很常见。有人对东京一家书店做过调查,在全部与中国有关的书籍中,内容为负面的占到70%。这些书大约有三类,一是高举反华旗帜的,如《靠“反日”苟延残喘的中国》、《中国啊,谢谢你反日》等;二是为战争翻案的,如《中国才应该向日本谢罪的7个理由》、《日中战争真实的历史》等;第三是渲染中国威胁论的书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