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诗经》,世界最美?

http://www.CRNTT.com   2010-03-02 11:32:15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随便从《诗经》中拈上几句,与我们今天的语言相比,除个别字、个别词的变异外,绝大部分并没有多少出入。可我们的教材、我们的专家总是把我们引导到云里雾里。明明男子看到在河边洗衣或者担水的体态苗条的女子顿生爱慕之心是人之常情,可偏偏要被解释为“贤淑、美好”的女子。一只偷食的老鼠让人愤恨,偏偏要我们联想到那是万恶的奴隶主。 

  牵强附会,臆想敷衍的阐释,让人心生迷茫。疑惑导致疏远,疏远造成无知。《诗经》没有问题,是我们对《诗经》的解读出了问题。 

  早在千年前,《诗经》里那些通俗易懂的民歌就被政治道德的需要所征收,被御用文人进行了再包装,一代一代的加工美化之后,早已脱离了其质朴、自然的本态,被人为地供上了神坛,成为经典的“经典”。 

  “非权威不能动,非权威不能解,非权威不能传”,社会政治领域的造神运动渗透到文学领域,通俗易懂的民间歌谣瞬间摇身一变嫁入豪门成为“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典籍,享受着贵族一般的尊荣,与民间渐渐隔离。 

  到过北京故宫的人都知道,皇帝为了建立个人的威严与神秘,在太和殿的大厅里平空造了一个台子,高高在上地与大臣遥遥相对,四周围昏昏暗暗,不明不白……大臣匍伏在地,汗流浃背……距离与隔阂终于让他们折服于“天之儿子”的威严。 

  供在圣坛上的《诗经》就是那神秘莫测的皇帝,而匍伏在地的大臣则是谨言慎行的普罗大众。为了用人为相隔的距离堆就几个专家的成果,我们付出了一个民族被迫对传统文化冷漠的代价。 

  好在德国大众认不了几个汉字。他们读不懂精奥辨微的《诗经注解》《诗经注析》,也读不懂《诗经释义》,也就是由于他们对中国《诗经》专家的无知,才让他们真正读懂了简单、质朴、自然、真诚的民歌《诗经》。这个最美的金奖是他们奖给那本两千多年前的民歌《诗经》的,可不是发给我们今天语文课本、教科书以及经典圣坛上供奉的《诗经》经典的。 

  彼《诗经》可不是此《诗经》,同是《诗经》,命运迥异,真真可叹!(作者:汪红光)

新闻链接:

《诗经》: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
 
  2010年03月02日 来源:海南日报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2月22日,由中国选送的古籍经典《诗经》在刚刚结束的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一举夺魁。

  这次中国获奖图书《诗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刘晓翔设计,因其典雅、质朴而创意独具,获得评审专家的青睐。新版《诗经》的获奖,中和了中西方共同的审美理念,即文字、图像的渊然和谐,设计的原创性和独到的想象力,历史积累体现的文化传承,其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达到最为完美的有机融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