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即将全面复兴的时候,台湾不应该缺席! |
中评社╱题:从现实政治“理”与“力”的辩证关系展望两岸未来 作者:朱高正(台湾),台湾政论家、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
作者指出,探讨两岸关系,务必从现实出发,处理好“理”与“力”的辩证关系。所谓从现实出发,就是要注重历史的延续性,以及两岸间实力的动态变化!讲理就是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人(不论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为主体的这种同理心来审视两岸的现状与未来。台独无异是引火自焚。这40年下来,证实了中共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的、举世公认的成就。在中国即将全面复兴的时候,台湾不应该缺席。大家要敞开胸襟,尽快在确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就如何落实“一国两制”,为完成和平统一加把劲!
一、前言
台湾从解严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社会,而“言论自由”则是各种自由权利当中,涉及公共领域最重要的个人权利。
解严以后,可说是百家争鸣,每个人都可以讲出他自以为是的一套。每个人虽然有权利畅所欲言,但是涉及到重大的公共议题,并不是各种意见都是等值的。我们要看看,这个人十年前讲过的话,现在经得起考验吗?20年前讲过的话现在如何?而30年前讲过的话现在又如何?我们要从这种历史的纵深来评判一个人言论的意义与价值,而不是盲目地以为,各种意见都是平等的、都是等价的。易言之,每个人的言论自由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其言论的内容却未必是等值的。
今年元月2日,习近平在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平心而论,这一篇《告台湾同胞书》的主旨,是在阐述当时大陆已经与日本、美国建交了,国际形势大为缓和,因此正式宣布终止对金门地区的炮击,呼吁两岸尽快签订和平协议,结束内战状态,倡议通邮、通航、通商,以及两岸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经济交流、体育交流与文化交流。这也就是所谓的“三通四流”。而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当局怎么回应?那就是众所周知的“三不”:也就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而事实证明,40年下来,大陆所倡议的三通四流已经都全面落实,而国民党当年信誓旦旦的所谓三不政策,却由于华航机师王锡爵驾着班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而被彻底粉碎。今天民进党当局甚至还自怨自艾地说:“大陆的官员到台湾不愿与执政当局接触。”就政策的执行力而言,两岸政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每个人虽都可以畅所欲言,但事实上可行与否却是另一回事。蔡英文从当选总统以来,对于九二共识,向来口风十分紧,从来不轻易承认有所谓的九二共识,但是也从来没有直接否认过九二共识。然而最近却因为九合一选举惨败,使得她在回应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的讲话,竟然直接冒出了否定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其实,到底有没有九二共识?其具体内涵又为何?平心而论,并不那么重要。九二共识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提供了足够的模糊空间,让两岸可以各取所需,搁置主权争议,去落实和平交流。如果不此之图而锱铢必较,要争论一个客观上的、实质上的九二共识具体的内容,那两岸之间就不可能会有像今天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发表任何意见,不能脱离现实。就像毛泽东讲的,不到基层搞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像两岸关系这么重大的问题,更是如此。我们提出任何主张,不能只说给台湾同胞听,也要讲给大陆同胞听。讲话不能脱离历史事实,更不能脱离现实。很多政客在台湾喜欢讲两岸关系,却一辈子没去过大陆,对大陆毫不瞭解。其实,共产党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如果共产党能代表压倒性的大陆民意时,那就变成非常可怕了。在处理两岸关系的时候,应该要很清醒地有这个认识。你在做任何主张,不能只让台湾同胞听得懂,也要让大陆同胞能够产生同理心。一个社会不讲理,就变得不讲是非,这个社会就很难有好前途。台湾社会从解严以来,本土化声浪无限上纲,只要喊出爱台湾,就可以让任何主张得到正当化,这是台湾现在最要命的地方。似乎只要爱台湾就可以不讲理,这是在处理两岸问题的时候,不得不去正视的一个严肃问题。我们已经发现有人主张,只要爱台湾,就可以不遵守宪法;只要爱台湾,贪污也无所谓;连历史教科书都可以随着兴之所至和意识形态来修改。搞到最后,不知情的老百姓,就被这些不负责任的政客所编织出来的迷思所误导。
现实政治的运作,其实就是“理”与“力”的斗争。一般而言,当权者手中握有的就是实力,而在野者或挑战者只能靠义理来争取选民的认同。假使当权者不轻易动用手中的实力,且愿意接纳来自在野党派所要求的义理,那就是既有力又有理的贤能政府。假使当权者罔顾在野合理的诉求,一味倚仗实力来治国,那这个政权必将岌岌可危。而在野者如果滥用宪法上所赋予的国会议员言论免责权,漫天要价,终将为选民所唾弃;反之,如果懂得善用议事手段,利用议会辩论的机会,以理服人,累积实力,化理为力,那终将有机会由在野者成为执政者。
如何处理好“理”与“力”的辩证关系,正考验着当前台湾台面政治人物的智慧。因此我们要探讨两岸关系,就务必要从现实出发。所谓从现实出发,就是要注重历史的延续性,以及两岸间实力的动态变化!讲理就是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人(不论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作为共同主体来看的这种同理心来审视两岸的现状与未来。
二、两岸间“力”的对比
台湾的经济奇迹,要从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的签订开始,1971年台湾的人均所得为403美元。在这之前,1950年6月27日,也就是韩战爆发的第三天,美国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这使得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权,在军事上与政治上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是从那时开始,台湾也就成为处在中共与美国这两大军事强权之间,随时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最前沿地带。
在政治上、军事上固然稳定了,但是在这期间,台湾虽然制定了奖励投资条例,却吸引不到外资。务必要到1972年2月28日上海公报签订之后,中共与美国双方达成谅解,这才开启了台湾的经济起飞。
最早一批来台湾的,就是嗅觉最敏感的犹太裔美国商人,紧接着日本人、东南亚华侨。蒋经国在这个时候,适时推出十大经济建设,扩大内需、引进外资。台湾经济从那个时候起就快速发展,到蒋经国1988年去世的时候,台湾的人均所得已经增长了16倍。而这些成果,在1993年达到高峰。1993年台湾的经济总量达到整个中国大陆的45.3%,也就是几乎占大陆的一半。九二共识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成为两岸交流的基础。但是从93年2月底,李登辉以极为粗暴的方式,将郝柏村踢出权力圈之后,大权独揽,两岸关系急转直下:94年的千岛湖事件中的“土匪”发言,尔后的戒急用忍,紧接着陈水扁“一边一国”论;再加上马英九的“不统”主张,以至于蔡英文……这样25年下来,台湾的经济总量在大陆的占比断崖式地滑落到4.5%不到。如今台湾地区从中央到地方的税收总额都不如一个深圳市的财政收入,这就是两岸实力关系的一个大逆转。今天在思考两岸问题,绝对不能脱离这个现实,而且这个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只会越来越严峻,这是“力”的对比。
三、两岸间“理”的对比
而理的对比,1966年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倡言“破四旧、立四新”。1967年蒋介石在台湾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亲自担任主任委员,高举复兴中华文化的大旗。经过数十年下来,两岸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现在又发生严重的逆转。在台湾方面,民进党当局为了去中国化,无所不用其极;而大陆却是高举全面复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大旗。也就是说两岸在争取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台湾已经自己交出主导权;而中共则毫不客气地自称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守护者。这是两岸在“理”的逆转!
二次大战之后,根据开罗会议宣言,日本将台澎地区归还中国。而国民政府也在1945年10月25日正式接收台湾。从二战以后,台湾回归祖国,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际上共同的认知。
尔后随着国共内战局势的恶化,以至于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出大陆,将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当时形势极为严峻,但随着1950年6月25日韩战的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在6月27日开始巡弋台湾海峡,从此就形成了两岸关系长期对峙的局面。事实上,二战以后,分裂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东、西德,南、北越,以及南、北韩。南、北越的问题已经在70年代由北越以军事手段完成统一;而东、西德则在90年代以和平的方式由原东德各邦跟联邦德国(BRD)协商,修改部分联邦宪法的条文,分别加入联邦德国,而完成联邦德国兼并民主德国(DDR),从而完成德国的统一。如今只剩下朝鲜半岛和台海两岸尚未解决。而南、北韩的问题,由于在土地面积以及人口比例,尚不至于太过悬殊,且双方都主张要统一朝鲜半岛,后果如何,尚不得而知。而台湾与大陆则由于人口与土地面积的比例相差太过悬殊,而且中间还隔着一个宽达1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再加上美国为了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考量,使得两岸关系相较于南、北韩更为复杂多变。
四、两岸关系的逆转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撤守台湾以后,虽然两岸在政治、军事上对峙,但双方经济生活水平的差距不大。虽然台湾的状况比大陆稍微好一点,但大陆在49年以后因为实施土地改革,国内告别战乱,因此在五零年代经济增长率都还能保持在8%左右,这使得两岸人民在经济生活水平上很难分出高下。1972年由于上海公报的签订,再加上主政者蒋经国全心全意革新保台,让台湾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1971年台湾的人均所得还仅仅只有403美元,到1978年已经突破1500美元的门槛而达到1577美元,自此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龙头。
随着经济上取得良好的发展,其他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开放国民赴国外观光等等,使得台湾很快就进入已开发国家之林。尤其自1987年解除戒严之后,在民主建设方面,也显现出傲人的成果。由于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因此当时台湾社会有关两岸问题的讨论弥漫着“制度竞赛”的气氛。也就是台湾方面自认为其经济成就遥遥领先大陆,而政治上的民主化也使共产党的一党专政相形见绌。
反观大陆,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心拨乱反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全党上下无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改革开放初期并不是很顺利,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1990年又发生苏联解体,以及整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垮台的现象,这无不动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在这段期间一方面向往在经济上有好的成绩,而政治体制上则面临着彻底被孤立的危机。这中间又发生过类似六四事件这么大的、足以动摇国本的动乱,但共产党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尤其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更促成了深圳的崛起,从而稳定了1997年香港的回归。而在2008年发生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大陆也表现出超乎想像的强韧。西方世界则表现得甚为疲软,因而出现黑天鹅事件,从美国总统选举川普的意外当选,到英国的脱欧公投,法国的极右翼几乎赢得总统选举,极右的义大利五星运动党也已经成为执政党,而战后德国最为自豪的政党政治也濒临瓦解的格局。与此同步,台湾从1993年以来,由于两岸关系的跌宕起伏,使得台湾的经济持续下滑;政治上,由于蓝绿的恶斗使得老百姓对现实政治产生严重的冷漠与反感。换句话说,台湾所自豪的经济成就与民主政治,刚好与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困境雷同。最近五、六年来,中国的崛起已势不可挡,而“北京共识”在非西方国家所得到的追捧,则远超过“华盛顿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