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社与两岸关系中的网络媒体传播
http://www.CRNTT.com   2021-09-06 15:50:18


 
  我认为,应该做出这样的基本判断,社交媒体与网络媒体或者其他传统媒体一样,都具有正能量、有正面的传播功能。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也应该与网络媒体一样做得到。但是,社交媒体有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能量就有不同的问题。社交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较,它的受众绝对中心化、去新闻专业主义化等等,都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其中两点需要特别重视:

  1、需要特别重视社交媒体对热点新闻的舆论影响。

  社交媒体是如何对热点新闻产生舆论影响的呢?专家分析指出:其一,社交媒体是热点新闻信息报道的第一引爆点。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得到年轻的社交媒体用户的信任,成为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逐渐成为热点新闻曝光、发酵和消解的主要信息源,从而对舆论的议程设置的主导作用也日益凸显。当事件发生后,因为热点新闻本身就有聚众性的特点,再加之社交媒体在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上远远领先于传统媒体,许多在事发现场的网民利用微信与微博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以文字、照片和微视频的方式第一时间呈献给广大受众,瞬时引爆社交媒体,引起受众的巨大关注,并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不断地跟进与更新事态的最新情况,从而进一步成为热点新闻舆论的聚散中心。其二,社交媒体是热点新闻信息报道的主要舆论场。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畅通快捷的信息表达的渠道,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宽松的意见表达的平台。社交媒体在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上远远领先于传统媒体,所产生的舆论影响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舆论场的附属品,而是真正成为热点事件发生后的舆论主阵地。其三,社交媒体是热点新闻信息报道的舆情放大镜。社交媒体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体现出两大突出特点,第一是它的实时性,第二是它的交互性。实时性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速度往往领先于传统媒体,而交互性体现在事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上超越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融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使热点事件一经曝光就能迅速扩散到受众面前,引发诸多网民的热议。事件发生后,拥有一手材料的网民在曝光事件时往往会加入自己对于事件的直观感受,其发布的信息会由极简洁的几句话或者几个词构成,这样不仅缩短了信息发布时所需时间,而且也方便受众的快速理解与接受。在社交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下,更多阅读到信息的受众会在接收到发布者信息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会在转发时加入自己的评论,在自由表述的情况下就容易形成不同的观点,而被大多数人认同且支持的一个或几个观点就会形成热点事件的舆论场。①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社交媒体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力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利用热点新闻来增强自己的舆论聚合,从自己的需要来解读热点新闻,在此基础上凝聚受众的共识,制约舆论场。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的这种特性,是瞭解民意、掌握民意、引导民意的最佳途径。足以证明,网络媒体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乃至融合,是今后的网络传播的不归路。

  其次我们必须瞭解,社交媒体在政治上发挥的舆论制衡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了,尤其在台湾的选举政治中。在2020年台湾的大选中,民进党十分成功地利用社交媒体,不断地丢出争议性议题,供社交媒体去快速形成舆论场,影响全社会的民意,打破了过去以为“空军”效果不大、即网络民意难于落地的迷思。而国民党最后却放弃了社交媒体的选举工具,迷恋“陆军”及现场造势、活动拉票之类的,结果是“陆军”败给了“空军”,国民党大败。

  第三,我们必须清楚知道,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热点新闻来引起社交媒体的注意并形成所需求的舆论氛围,是新学问、大学问,是需要通过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才能完成的。

  2、需要特别重视社交媒体对两岸关系的负面功能。

  社交媒体的影响性,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更是可以亦正亦负的。在当前的两岸社交媒体中,因为媒体平台的不同,加上传播技术的限制,导致双方存在互不相通、各说各话的现象,一时之间不容易打破这样的传播格局。但是,两岸社交媒体在各自的舆论场中,发挥促进或者制衡两岸关系的舆论作用,的确是非常突出的,其中负面的功能之巨大,是令人忧心的。

  比如2014年3月爆发的台湾“反服贸”运动中,台湾的社交媒体的表现尤为突出,就服贸问题开展的街头政治运动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后续影响之大与社交媒体的积极参与是切割不开的。有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社会运动的孵化器,传播与政治如影随形,尤其当前台湾处在社会转型期,移动传播的介入如同“死水入活鱼”,无论是政党形象塑造、还是红绿恶斗、选举造势等,移动新媒体都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2014年发生的“反服贸运动”是新媒体助燃社会运动蔓延的最好体现。在运动酝酿期,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抗议者利用Facebook与PTT等网站刊文,树立讨论靶子,并不断挖掘当局企图隐藏的丑闻;使用YouTube和“摄友会”进行视频分享,扩大影响;利用谷歌旗下的软件Hangout召开视频会议,分派任务保持联系;运动从网上走到网下,变为群体性的街头抗议之时,利用Ustream和无人视频飞行器在Twitch平台上实时直播,并且将占领“立法院”的视频短片第一时间上传到CNN的公民记者栏目。根据台湾汪子锡教授的统计,青年抗议者还通过架设网站,在短短的几小时内筹集到接近700万新台币。这祗是近些年台湾频发的抗议活动中的一例,但特别的是,在这场运动中以社交平台为旗手的移动新媒体不仅起到了传统媒体提供信息、维持联系等作用,还在维持秩序、动员士气、筹集物资与规划统筹方面提供了支持,可以说,它们成为这场社会运动从酝酿到爆发的重要因素。②

  又如在2019年下半年的香港“反修例”暴力运动中,香港青年与台湾青年的互动及配合,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完成的。社交媒体在破坏港台关系方面,起到了最大的负面功能作用。这是前所未见的。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更加在意的是社交媒体的负面传播效果,比如没有“守门人”制度,去除新闻专业主义等等。社交媒体导致去新闻真实化,以情绪替代理性,也是主要的问题,令人诟病。

  有专家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社交媒体的负面功能:其一,危害国家安全。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其给网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是在网络的发展中,网民不需要任何执照即可发送相关的信息,其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可以较好地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然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同样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可以传播相应的谣言,并且发表极端的言论来危害国家的安全。其二,削弱政府职能。在传统的媒体发展中,政府具有较强的监督职能,可以对媒体的信息进行把关,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政府的职能已经被无限削弱。虽然各国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屏蔽和清理等方式来对互联网进行管理,但是在社交媒体的出现过程中,其对政府的把关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网民在互联网中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并且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对政府的把关职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三,西方国家的煽动影响。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中,西方国家技术相对先进,已经垄断了部分信息资源,但是在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由于不法分子的煽动影响,致使国际环境的稳定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的重点政治工具,十分严重地影响了国际社会的稳定性。其四,不利于为网民营造良好的环境。互联网的发展为网民提供了便利的网络环境,但是由于不法分子恶意传播不良信息,对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社交媒体肆意地散播谣言,对网民的网络环境带来了较多的安全隐患。③

  以上的负面功能是从大陆的社交媒体状况分析得出的,同样可以放置在两岸关系中的社交媒体中来观察。现在看来,这几类的社交媒体负面功能可能会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其一,危害两岸关系安全的,如台湾社交媒体中突出的“台独”声量,大陆社交媒体中彰显的民粹主张。其二,危害两岸关系连接的,比如两岸社交媒体都充斥着切割两岸一切关系的异常激进的声音与声量。其三,危害两岸关系正常的,在社交媒体中,两岸都不乏造谣生事的信息源,对两岸正常交往予以无底线的攻击,极大地误导民意。

  中评社今后要思考的问题包括:第一,如何可以做到实现两岸社交媒体的正常交流互通。第二,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参与到两岸关系的新闻传播过程中。第三,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如何引导社交媒体扬正去负。总之,中评社长期坚守的绝对不养“民粹网军”,绝对不利用社交媒体来编造假新闻从而迎合“后真相”时代,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的基本原则。

  总而言之,两岸之间的“第五媒体”社交媒体因为双方民粹情绪夹杂其中,对立的因素也不断增强,当前极难发挥双向沟通的良好作用。如何进行改善,发挥增进共识的舆论作用,这又将是新的两岸新闻交流时期的新探索、新使命。

  五、要推动数据新闻成为两岸关系的新闻均衡器

  因应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新闻传播必须跟上新技术革命大趋势,两岸关系中的网络媒体传播必然、必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因此,数据新闻这一大数据时代的最新的新闻传播形式,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必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而均衡概念是指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相反的特性,用来抵消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在带宽受限的信道中,由于多径影响的码间干扰会使被传输的信号产生变形,从而在接收时发生误码。码间干扰是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中传输高速数据时的主要障碍,而均衡是对付码间干扰的有效手段。我个人下的定义:新闻均衡器就是指对付两岸关系乱码的新闻品种,即数据新闻。现在数据新闻在两岸关系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还没有彰显,我们应该努力去推动。

  1、民调是精确新闻或数字新闻,而非数据新闻。民调对两岸关系具有影响力,数据新闻也一定会有。

  在涉及两岸关系的新闻表达中,精确新闻或数字新闻是台湾最常用的,我认为,台湾的民调新闻就是典型的精确新闻或数字新闻,而非构筑于大数据基础上的数据新闻。现在对民调有很多误解,以为它就是大数据新闻,这是错误的。

  民调是一种瞭解公众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调查方法。那么,台湾的民调是怎样进行的呢?2019年6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一则新闻,比较详尽地报道了台湾民调是如何产生的,具体内容如下:

  民调中心的布置很简约,就是一个大办公室分成几十个格子间,每个格子间里有一台电脑,每位工作人员配一副带麦克风的耳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快速采集到有效数据,民调中心的工作时间均为晚上6时半到10时,以方便联系到上班族。通常情况下,民调中心每天上班的员工在30位左右,最多时有50位。地点则选择在市中心附近,以方便员工回家。

  民调公司如何抽样选择受访者?首先,电脑系统会固定电话或手机号码的开头几位。之后,系统会随机抽取后面的数字。由于系统运行速度较快,当电脑拨打了空号会自动略过并拨打下一个号码,直到打通为止。拨通电话后,民调公司的话务员会说明缘由,然后询问被访者的户籍,再就具体问题征询他们的答案。举个例子,如果调查的主题是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话务员就会问,如果由某某、某某和某某参选,假设明天就是投票日,请问您比较可能投给哪一位?备选的答案则包括具体候选人的名字、都不支持、还没决定、无意见等。几个问题询问完后,话务员会向被访者瞭解他的年龄、教育程度、族群、性别等个人信息。

  根据统计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样本在1068份时,结果误差可以保持在上下3%以内。例如某位候选人民调结果为35%,实际结果大概率在32%到38%之间。这一结论和人口规模无关。TVBS民调中心负责人表示,如果做1000多份民调,一般需要3天时间。

  从上面的报道来看,可知目前的台湾民调与大数据分析是不沾边的,因此,由民调而形成的新闻就不可能是大数据基础上的数据新闻,将之当作数字新闻更加贴切。现在,涉及两岸关系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台湾的民调新闻所表述的,信不信两可,因为所有人都清楚,民调的问题设计引导性太强了。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民调对两岸关系是有一定影响的,正面的,或者负面的都有。由此推论,数据新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会对两岸关系发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