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蔡英文连任后的台海两岸关系前景堪忧
http://www.CRNTT.com   2020-03-16 00:09:24


  中评社╱题:蔡英文连任后的台海两岸关系前景堪忧 作者:严安林(上海);上海国研院副院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会长、研究员

  蔡英文连任,预示着未来4年台湾政局的演变总体上将继续由民进党主导,且“政权台独化”有长期化的趋势,国民党虽不至于崩解,但所面临的分化与弱化的危机不小,反“独”能力与意愿都不足,数量不断增长的青年族群可能被民进党进一步操作成“抗中保台”的筹码,巩固与扩大“不统、拒统、反统”的社会基础,深化拒绝“一国两制”的“台湾国家化”意识,进而深刻地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蔡英文的连任,不仅使目前两岸间的僵持局面与紧张状态难以消除,而且甚至可能会进一步恶化。2020年及未来4年台海形势虽然总体应该可控,但出现局部恶化的可能性不小,为此,须做好应对最坏可能情况的准备。事实上,蔡连任后两岸政治对抗的氛围已经比较浓厚,如台湾《联合报》社论就指出:“经过持续的抗中操作后,两岸冷对抗的情势更为险峻。”应该说,台海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将比往年更加凶险,未来走向甚至可能出现超过2007-2008年的“高危期”。

  2020年1月11日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委”的“二合一”选举结果揭晓,蔡英文民进党再度全面执政。这不仅标志着民进党将继续主导未来4年台湾政治局势演变方向,而且预示着未来4年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堪忧,两岸关系何去何从?值得人们高度关注与警惕!

  一、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严重冲击着两岸关系

  1.蔡英文与民进党挑起两岸对立的竞选策略不断地恶化了两岸关系。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上台以来,顽固坚持其“台独”立场,始终拒不认同“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上,表面上声称‘维持现状’,但实际上是采取了‘抗中、反中、仇中’的战略,同时企图以民粹方式造成台式民族主义”〔1〕,不断挑起两岸之间的对立对抗。尤其是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败选后,蔡英文当局通过恶化两岸关系来谋求个人与民进党政治私利。蔡英文为了连任,谋求在所谓“护主权”与“去主权”的蓝、绿“二元对立”中,确保执政权。为此,蔡英文当局确立2020年“二合一”竞选主轴就是在“亲美”还是“亲中”的“两分法”下,把自身描绘成“守护台湾主权”、“守护自由民主”的代表,而把韩国瑜“污名化”为“亲中”的代表,并利用香港“反修例风波”打压蓝营选情。从2019年初以来,蔡英文与民进党当局推动了“反一国两制”、反大陆“红色渗透”、反大陆“假新闻”、“反送中”与“国安”五“法”的修订等一系列拉高两岸紧张与对立的政策举动,在台湾岛内形塑起“反中恐中”的社会氛围,最后在12月31日强势通过《反渗透法》,营造起令人生畏的“绿色恐怖”。正是因为蔡英文操作选举主轴为“抗中保台”,“今日香港、明日台湾”之说虽毫无根据,但“引起了不少台湾民众的共鸣”,一方面骗到了不少青年人的同情与支持,进而踊跃投票支持;另一方面是让香港问题“已经相当程度掩盖了民众对蔡英文政府施政失能的不满”〔2〕。正如选后有评论所指出:“蔡英文及民进党能从九合一选举低迷行情中翻转而上,关键就在于反中、抗中的选战策略。”〔3〕台湾《联合报》社论也指出:“民进党过去三年多的执政弄得民怨四起却仍能保住政权,主要是操弄‘亡国感’的‘抗中保台’策略奏效,赢得了多数年轻选民的力挺,有效抵消了其他世代民众对蔡政府的不满。”〔4〕“蔡英文这次把选举主轴拉高到‘主权保卫战’,利用‘亡国感’充分浸润了台湾年轻世代,而香港抗争者的年轻化更增加了本地青年的同情感,因而召唤出年轻族群的踊跃投票。”〔5〕“民进党有效利用年轻人对主权意识与民主制度的力挺,催出青年选票的支持,让蔡英文能够反败为胜。”〔6〕“年轻人返乡投票是最大关键”。〔7〕特别是蔡英文的选票高出民进党“立委”的选票总和336万多,“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不支持民进党的选民将票投给了蔡英文”。〔8〕但毫无疑问的是,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两岸交流、两岸民众的利益,则是成为了蔡英文当局操弄两岸对立对抗的牺牲品,“两岸之间从政治的对立,逐步蔓延到两岸社会”。〔9〕特别要指出的是,蔡英文拉高两岸对立对抗的政治路线,首先是为了选举,为了个人的连任的私利,而就其影响而言,不仅是冲击了近期的两岸关系,而且从长远看,其拉高两岸对立对抗的政策行为中,无疑具有分离两岸、驱使两岸渐行渐远的“台独”目的,从而严重地深刻地冲击着两岸关系。

  2.决定与影响“二合一”选举结果的若干矛盾在持续地影响两岸关系。体现在这次台湾“二合一”选举中、并决定与影响选举结果的有以下五大矛盾:一是蓝绿矛盾。这是选举中的主要矛盾。以民进党与国民党为主的蓝绿两方围绕台湾地区执政权,展开了殊死的较量。国民党一方期待藉助2018年“九合一”地方选举大胜,“下架蔡英文”,结束民进党政权,实现第三度政党轮替,从而提出了“中华民国保卫战”的口号,民进党一方则是要扭转“九合一”选举惨败的颓势,力保继续执政,提出了“本土政权(台湾主权)保卫战”口号。双方争斗不仅在决定行政权属谁的领导人选举,而且在立法机构谁能过半、至少在谁是第一大党。

  二是世代矛盾。即39岁以下年轻世代与中、老世代之间在支持蔡英文还是韩国瑜问题上不同立场的矛盾。这是这次台湾“二合一”选举中比较鲜明的一个矛盾,台湾媒体是这样描述的:“这次选举过程中,社会上明显出现了‘世代冲突’现象,不少家庭发生代际间的对立,即因抗中态度不同所致。”〔10〕过去台湾选举中也的确存在统与独的矛盾,现在则是因为“抗中”还是“不抗中”的矛盾。由于蔡英文与民进党的操作对立,“这次却扩及一般民众,让社会裂痕从政党对峙蔓延到世代对立,且情况一发不可收拾。”〔11〕其结果,因为“许多人认为此次的选举是世代之争,所以蔡英文的胜利也象征年轻人的胜利”,“这场选举的背后,充斥着仇恨与谩骂。年轻人与老年人彼此间的愤怒,使这场选举变得非常黑暗,围绕的不是民主的多元,而是笼罩着分裂的社会。”〔12〕出现了“两个世界的台湾”。〔13〕虽然韩国瑜与国民党曾试图在选举中主打“庶民”与“权贵”矛盾,但没有能够成功,被蔡英文与民进党所操作的“主权牌”、“安全牌”掩盖住了。

  三是“反中(陆)抗中(陆)”与“友中(陆)和中(陆)”的矛盾。蔡英文与民进党主打“抗中保台牌” 以此掩盖4年来执政无能、政绩不彰的弊端,挑起与拉高两岸间的对立与对抗,撩起年轻世代的热血冲动,骗取年轻世代选票。韩国瑜与国民党则主张通过和平、发展、稳定两岸关系(即“和中”、“友中”)来为台湾发展与民众福祉争取最大安全与经济利益。这是台湾社会中两条不同的路线分歧,是如何正确面对中国大陆崛起的两种不同的应对主张。

  四是两岸矛盾。民进党是台湾地区的执政党,从而两岸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民进党与共产党的矛盾。主要表现形式是“台独”与反“独”矛盾,本来两岸矛盾不应该在台湾选举中表现得如此明显,但因为蔡英文与民进党刻意操作“反中抗中牌”,污名化“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挑起两岸矛盾中的“促统”与“反统”、“促统”与“拒统”的矛盾面向,把中国大陆当做“假想敌”,把选举中对手——韩国瑜污名化成为“中共代理人”,国民党则被描绘成为要求统一的一方,是“中共同路人”。

  五是中国大陆与美国的矛盾。中国大陆曾多次强调并不介入台湾内部选举等事务,因此,中美矛盾本来不应该体现在台湾地区选举中,但是,由于美国不仅自身公开地、赤裸裸地、绵密地介入台湾选举,而且指责大陆介入台湾地区选举,使得台湾选举中不可避免地导入了中美矛盾。不得不指出的是,美国对于台湾地区政治与社会的影响本来就非常大,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曾提出:“美国通过《台湾关系法》介入台湾的安全保障,因而对台湾具有很大的军事影响力。美国军售是台湾的生命线,如果美国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不再介入台湾的安全保障,台湾将陷入困境。”〔14〕随着“美中对抗的加深,有必要观察美国政界对‘对中联合路线’的国民党与‘对中采取警戒路线’的民进党是否贯彻其中立立场,或因其偏好而影响大选”。〔15〕事实上,人们都已看到,美国早就不遗余力地公开支持蔡英文,甚至在民进党党内初选中都力挺蔡英文、反对赖清德,介入台湾选举,同时指责大陆介入台湾选举,特别是在中国大陆与美国的战略关系新变局下,美国将未来5年视为“遏制中国”的关键时期,不希望甚至担心2020年台湾产生“倾中”政权,取代“本土”政权,由此不断透过社群媒体、网络等对台湾民众施加影响。进而日本学者甚至认为“美国和中国的意见及影响力是‘总统’大选的焦点”。〔16〕“2020年大选是初次迎接美中真正对抗的总统选举”。〔17〕五角大楼负责“印太”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2019年10月1日出席布鲁金斯学会举办的“全球中国:评估中国在世界成长的角色以及对美中战略竞争意涵”演讲会时透露,随着台湾选举临近,美方会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帮助台湾维护民主,有公平、公正、免受胁迫的选举”,尤其是在网络方面。长远而言,美国将保持与台湾的安全和经济伙伴关系,保存台湾维持其独特地位的空间。近期美国在安全方面支持台湾的力度加大。除了对台大规模出售武器之外,还例行性地派军舰和军机穿行台湾海峡;美方高官出席台湾活动的频率和层次也提升。台湾学者杨开煌指出:“外力,主要是美国霸权主义介入台湾政治的作为。美国的介入从以往的隐晦到现在的公然、公开,完全违背了行之百余年的国际原则。”〔18〕蔡英文与民进党则是“顺坡上驴”,不仅将美国的支持视之为“护台”,而且看作、甚至将其操作为美国“支持蔡英文”,通过各种媒体、美国在台协会人员发言、学者评论等多种方式,在台湾社会民间散布与造就一个印象——美支持民进党、支持蔡英文继续执政。美国的目的,本质上是“加强台湾影响,避免一个友中的执政党出现是美国战略的需要”。〔19〕赵春山称:“中美针对台湾此次大选进行的角力,美国显然占了上风。”〔20〕因为所谓“中美对抗”,“让蔡英文在这次选举中成为自由、民主的捍卫者,民进党成为中美对抗的受益者”。〔21〕

  3.“二合一”选举中昭示出的若干政治现象不利于两岸关系。一是大陆被“一边倒”地“污名化”,成为台湾选举中最被“污名化”的一方。这次选举是台湾历次选举中最为负面选举的一次,民进党运用政权机器全面“黑韩”、全面“抹红”韩国瑜,进而全面“污名化”中国大陆,运用香港“反修例风波”全面“抹黑”“一国两制”,大陆成为选举中蔡英文与民进党的主要“假想敌”。二是台湾舆情“一边倒”地“挺蔡黑韩”,也“污名化”两岸关系。不仅是平面媒体,而且网络更是“一边倒”“扬蔡贬韩”,《中国时报》称蔡英文与民进党是台湾90%媒体、90%网络的当权者,建立了党、政、警、检、法、媒“六位一体”的民进党领导体制〔22〕,此说应该不虚。这样“一边倒”倾向的媒体,如何指望其在选举中或选后能够客观公正地报导两岸关系?!三是台湾社会几乎“一边倒”地“亲美反中(陆)”。“亲美”在台湾社会属于政治正确,随着蔡英文连任,选后台湾社会的“亲美”还会呈现“加大化”趋势,特别是在民进党操作下选举中的台湾社会舆情是“一边倒”地反对“一国两制”、反对统一,“迷失了自我的台湾媒体”,作为第四权“已经被高度的政治化”,诸多的媒体人也成为“特定政治立场的倡议者”,不仅“强化社会的极化与对立”,〔23〕而且在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与引发两岸之间的对立中发挥了极坏的作用。四是选举中盛行的民粹主义将对两岸关系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苏永钦认为1月11日的投票,“实际上是两种民粹主义对决”,投票结果是“保护主权”的民粹主义彻底击溃“庶民经济”的民粹主义。他进而指出:如果说民主已被化约为选举,选举则化约为选票,抽掉本来应该有的实质内容,就是民粹主义。特别是蔡英文当局选举中煽动的民粹,更接近是组织一个“捍卫主权”的“十字军”,重点只在敌我意识凝聚。〔24〕选举民粹主义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在于使选后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回摆与调整事实上面临着她自身设置的障碍,因为选举结果已经证明“台湾民众把护主权看得比拼经济重要”〔25〕,蔡英文当局难以调整政策来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难以推动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五是选举造就的社会撕裂与乱象丛生,既冲击所标榜“民主自由”的选举文化,也难以在台湾内部形成发展与稳定两岸关系的共识。台湾政论者评论蔡英文强力操作“亡国感”,打着“防卫性民主”旗号,实际上却处处腐蚀了民主,更证明她对何谓民主其实根本一知半解,民主只是她的虚假外形,威权才是她的真实血肉。如果说李登辉是“左手威权,右手民粹”,蔡英文是“民粹其外,威权其内”;李登辉的“左右”是统治策略,蔡英文的“内外”是统治本质。〔26〕“亡国感”容易贩售,但难以开花结果。〔27〕当“乱”成为台湾社会常态,社会治理就更加困难;治理能力更加弱化,而且在公共政策上分歧的扩大化,特别是在两岸政策上各方主张的南辕北辙,选后要寻求一个共识,谈何容易!包括选后台湾政局中客观存在的所谓“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特别是民进党当局的“中央”与地方执政国民党籍县市长之间的矛盾,必然因为包括两岸关系在内的各种因素而加剧,“这样的内斗空转的情势,将延续到2022年的六都及县市议员选举。〔28〕

  二、民进党全面执政下的政局演变将持续冲击两岸关系

  蔡英文连任,预示着未来4年台湾政局的演变总体上将继续由民进党主导,且“政权台独化”有长期化的趋势,国民党虽不至于崩解,但所面临的分化与弱化的危机不小,反“独”能力与意愿都不足,数量不断增长的青年族群可能被民进党进一步操作成“抗中保台”的筹码,巩固与扩大“不统、拒统、反统”的社会基础,深化拒绝“一国两制”的“台湾国家化”意识,进而深刻地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民进党的“一党独大”与“全面执政”,且“政权台独化”呈现“长期化”趋势。应该说,“二合一”选举结果并没有改变台湾政党政治中的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两党博弈”、加上其它政党“多党竞争”的基本格局与特征。如从得票率看,国、民两党社会支持基础相差不大,区域“立委”得票率,民进党45.6%,国民党40.57%,民进党只领先5个百分点,但因为是单一选区制、赢者通吃,民进党却是获得46席,国民党只有22席,相差多达24席;政党票“不分区”部分,民进党是4811241票、得票率33.98%,国民党是4722504票、得票率33.36%,两者相差无几,都获得13席。国、民两党“不分区”得票占67%,其余33%选票投给以台湾民众党与时代力量为主的第三势力。可见是“两党博弈”与“多党竞争”基本格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民进党“一党主导”下的“两党博弈”与“多党竞争”,原因在:一是民进党不仅在“立院”席次大大过半,而且掌握着行政权,形成“朝大野小”的民进党“全面执政”局面;二是国民党并不擅长于充当称职的在野党,即使已失去政权,其心态甚至还是执政党心态,缺乏类似民进党作为在野党时候那样进行“野蛮制衡”的干劲;三是新登上台湾政治舞台的台湾民众党及其“立院”党团成员,既无政治经验,也缺乏在“立院”运作的体会,应是难有制衡力道;四是时代力量自成立以来一贯作为民进党的侧翼,加上人数偏少,难以对民进党形成有力制衡;五是民进党的执政风格不是表面上的“谦卑、谦卑再谦卑”,而是“野蛮、野蛮还野蛮”,这样,就会如同台湾媒体所评论:“台湾的选举政治可能还在,民主政治却走向崩坏和消亡!台独民粹与绿色专制正杂糅成一具具可怕的怪胎,把台湾推向一条不归路。”〔29〕

  2.国民党惨败后整合与团结困难,且面临分化与弱化危机,制衡“台独”政权“能力短缺化”,至少在短期内难以对民进党的“台独”言行形成强有力的制约。短短一年多,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大败民进党的气势因为种种原因被消失殆尽,台湾《联合报》评论认为国民党输在“师心自用的领导人,陈腐的大佬文化,被压抑的中壮世代,逾期失效的政治论述,庸懦当道的用人,对社会脉动的疏离”。〔30〕团结的国民党未必一定能赢,何况国民党与泛蓝团结与整合一直存在问题。“九合一”大胜后,局势对国民党东山再起有利,但正是因为重新执政有望,从党主席吴敦义到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前新北市长朱立伦到重新获得国民党党员身份的郭台铭,都有意愿出马竞选。国民党内部整合不力与不断延续的初选纷争,不仅消耗合力,而且蹉跎岁月,等到韩国瑜初选出线又面临郭台铭“愿赌不服输”的纷争,最终郭台铭虽弃选,也不代表就此整合成功,包括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参选。台湾政治评论人士黄年因此认为:“韩国瑜对内主要败于王金平及郭台铭的窝里反。”〔31〕

  韩国瑜虽是国民党内强手,但个人道德形象不高,他的参选颠覆了国民党党内传统政治文化,“社会上对于韩‘望不似人君’的忧虑在选举中获得确认”〔32〕,甚至被民进党攻击得“满身瑕疵、德不配位”〔33〕。事实上,国民党内不少既得利益阶层对于韩竞选心态相当矛盾:既希望通过韩竞选,“下架民进党”,又担忧韩当选后个人政治利益“旁落”。台湾媒体人胡幼伟戏称韩参选具有“终结蓝色老派政治”的“工具性价值”,而这正是国民党传统政治人物担心所在。台湾有评论者戏称蔡英文连任,应该感谢“一位大姐与两位大哥”,“大姐”就是香港的特首林郑,“要是没有反送中,台湾年轻人怎会有紧迫的亡国感,考完试就冲着回家投票”,两位“大哥”是吴敦义与韩国瑜。〔34〕由于韩国瑜草根性特质、个人道德形象问题,加之国民党缺乏党魂与不团结的基因,甚至连表面上团结都没有,导致支持群中“精英蓝”与“知识蓝”及中间选民根本没有投票回归,这从韩在“精英蓝”与“知识蓝”及中间选民占多数比例的台北市与新北市的大输可见一斑。“知识蓝未完全归队,中间选民很显然也没埋单”,“最后中间选民的确觉得芒果乾比较重要”。〔35〕当然,韩国瑜败选,“并不代表韩国瑜庶民路线的失败,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的不满也并没有消失,只是‘讨厌民进党’最终仍不敌‘亡国感’”。〔36〕

  吴敦义辞去党主席后,国民党面临领导中心的重组、中壮世代挑战老一代领导、草根阶层对决精英阶层、本土政治精英挑战传统政治精英及各方在两岸政策上不同路线的纷争等矛盾,特别是国民党将继续面临被民进党持续追杀与分化甚至裂解的严重危机!但危机往往也是转机,败选可能让国民党世代交替提前进行,真正进行浴火重生,而国民党重生,只能主要依靠国民党,“只有国民党革新自救,彻头彻尾改变形象与战斗力才行。”〔37〕

  3.台湾社会主流意识“台独有理化”与“统一有罪化”趋向将影响两岸关系。在李登辉、陈水扁及蔡英文等“台独”人物主政下,“台湾国家化”意识甚至“台独”意识日益成为社会教育主流的内涵,加上“台独政权”对于统派人物与统一主张的清剿,“台独”法西斯盛行,导致台湾社会统一市场萎缩,由过去两蒋时代“统一有理、台独有罪”,演变到如今“有主张‘台独’的自由”甚至“有推动‘台独’的自由”,却无“主张统一的自由”,未来很可能出现“台独有理、统一有罪”的现象。蔡英文当局如果坚持蓄意打击统派,不仅伤害台湾社会的民主自由,而且必然伤害两岸关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