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王春新答中评:创新决定香港的再次腾飞
http://www.CRNTT.com   2018-11-24 00:15:49


 
  中评社:港珠澳大桥日前正式开始运营,有观点称香港可藉助其发展“桥头经济”,您对此如何评价?

  王春新:我认为“桥头经济”这个概念可以提,但这个概念相对立足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或者说是一个立足于本土的概念,香港的经济发展多年已经超越了这种概念。港珠澳大桥开通,更多需要关注的是打通珠江西岸之后,是否能促进香港去进一步增加投资,服务业是否能再扩展,特别是到珠海、中山等地。大湾区西部的环境很好,是可以休闲养老的好地方,通过港珠澳大桥可以加强与该区域的具体联系。

  不过,在旅游消费方面做“桥头经济”是可以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东涌的几个商场经常游客爆满,搭乘昂坪360缆车的游客数量增加了15%。此外,在大屿山的开发方面,“桥头经济”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商贸运输、供应商管理、会展等等,都可以在大屿山发展。

  中评社:行政长官日前发布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山愿景”,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您认为该计划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土地问题,推动香港经济发展?

  王春新:从1985年到现在的33年时间里,香港的楼价涨了近18倍,而人均收入只增加了6倍,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远远慢于楼价增长速度。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港人根本买不起房。香港是一个发达经济体,是一个富裕社会,住房这一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应该要很好地解决。我认为,香港的住房问题要解决,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房屋发展模式怎么确定?第二个是土地怎么来?而这两个问题也是紧密相关的。

  全球共有三种房屋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欧洲、美国的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土地供应是完全市场化的,比如楼价涨了,民众可以去买地盖房,但同时会对房地产征很多税。这种房地产模式目前来看是最好的,因为其人均居住水准、生活水准很高。第二种模式是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是一个小型的经济体,为了保证居住需要,近90%都是公共房屋,用公共房屋来满足住的需要。虽然说新加坡模式也允许楼价在一个空间去发展,但政府经常实施调控。这两种模式都被称为实体经济的房地产模式,也就是说,房子是“拿来住的”。

  第三种模式是香港模式。政府控制土地供应,但又是放任市场炒卖的模式,这个模式下的房子不是拿来住,而是“拿来炒的”。正因为有此弊端,目前香港非常需要确定未来房屋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与总定位。也就是说,政府要明确告诉民众具体的规划,例如没有房子的年轻人在多少年内有上楼置业的机会,之后再去解决土地供应的问题。有了房屋策略目标,需要土地时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援。

  明日大屿计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香港进行其他类型的土地开发很困难,而且据资料显示,过去一百多年,香港大概有7000公顷的土地是通过填海填出来的,大概占到香港已经发展土地的1/4,容纳人口占总人口的27%,70%的商业活动在填海区域上进行,特别是港岛和九龙。明日大屿计划中提到填海面积为1700公顷,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香港的土地紧张。但明日大屿计划的问题在于耗时较长,前期工程需要七年,填海需要七年,填完后开始建设,等到房屋大量供应时又需要七年。

  我主张在桂山岛填海,桂山岛属珠海管辖,但在香港水域附近,可以在桂山岛填出6000公顷土地,做以下规划:第一,租给香港100年,归香港管理,实行香港法律,以解决香港住的问题,建议按照80%的公共房屋和20%的私人住宅进行规划;第二,与广东合作,建设世界级的货柜港;第三,建造高科技中心基地,搭建创科、创新基地,让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的年轻人去那里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