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构建向北开放新高地
http://www.CRNTT.com   2024-02-11 16:40:47


 
  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俄粮加工正成为区内主导产业之一。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管理局业务科科长韩宗良领着记者走访了几家俄粮加工企业。“李成国的经历比较传奇,我领着你去他的公司看看。”韩宗良说。

  今年49岁的李成国是肇东市尚家镇福山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绥芬河良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没有把眼光局限在一个村子里,而是到远隔数百公里之外的俄罗斯“借地生金”,带领福山村百姓到俄罗斯种地、搞养殖,再把粮食回运至绥芬河加工豆粕、豆油,实现农业跨境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福山村百姓就业增收。

  2012年,李成国开始担任福山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有1.8万亩耕地,几十人就能忙得过来。但全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如何带领百姓脱贫增收,当时成为我的心头难题。”李成国在绥芬河做木材生意时,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看到那里有大量耕地撂荒。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决定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到俄罗斯租赁、承包耕地种粮,拓展百姓收入。

  他们投资近2亿元租赁了耕地1万多公顷,实现当年租赁、当年种植、当年收获、当年回运销售。目前,企业在俄罗斯境内拥有5个农场,最近的农场距离绥芬河仅有几十公里。为了方便俄粮回运,他们还组建了货运车队。作为外国人,自建车队并不容易,但通过不断沟通,最终得到俄方同意。

  “把粮食从俄罗斯运回国销售,关税高达65%。如果在综合保税区内精深加工成产品,关税最低能降到4%。”一算账,李成国决定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内投资建厂。2014年,李成国成立了绥芬河良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3年投资1.6亿元建设俄粮精深加工项目,具备年加工玉米、大豆40万吨的能力。“我们主要靠订单生产。2023年企业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粮食进出口货值达到6000多万元。”李成国说,他要做强品牌,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

  在绥芬河,像陈菊花、李成国一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在边境线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奋斗故事,为边境小城注入发展活力。随着开放脚步越迈越大,口岸经济正蓬勃向好。一座城、一群人,默默奋斗、辛勤耕耘,既保障货运通畅,又助推百业兴旺。“百年口岸”绥芬河正积蓄新的发展力量,东方国门正变得更加闪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