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http://www.CRNTT.com   2024-01-25 08:39:24


   
  得益于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及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加快发展。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4.3万套,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国。
  
  但也要看到,中国数字技术创新潜能有待深入挖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制度规则有待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话语权仍待提升。数字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强,创新资源存在分散、重复、低效等问题,制约创新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应用持续涌现带来新挑战。以Web3.0、量子计算、卫星通信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加快实现从研究探索到商业落地的跨越,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并显着改变工作、生活、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导致创新方式发生改变,“数据+AI”与工业研发流程融合催生新型研发范式,形成改变传统边界的创新能力。基于数据的研发方式,能够对传统物理试错方法形成有效补充,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创新效率。
  
  要探索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和产业创新机制,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式创新。聚焦数字产业化战略前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生态,让人工智能充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设施规模化应用,并超前谋划6G、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
  
  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文章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当前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影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及路径存在一定差异,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探索阶段,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生态尚未形成。产业数字化中的核心问题,如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融合等,都需要新一代数字技术来解决。而中国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多项数字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数据开放共享不足,数据要素没有充分流动和深度开发利用,要素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释放。
  
  要构建良好数字技术创新生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搭建供需平台,推动供需双方从研发到生产全过程参与、协同攻关,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布局、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向工业领域加速渗透,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实现全域、全链、全环节数字化发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要充分发挥平台企业作用,优化供需匹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导平台企业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对外开放、挖掘消费潜力等方面创造更大价值。依托平台更好支持实体企业走出去,通过跨境电商加速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消费互联网平台技术创新,增强平台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加速技术出海、模式出海。
  
  要加快完善数据治理规则,激发数据要素的活力和潜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展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这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指明了方向。要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及标准规范,培育规范数据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数据安全评估,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