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观察
http://www.CRNTT.com   2023-03-30 14:59:45


 
  未来路基

  科技创新、未来产业、物贸中心

  太仓有多条以当地名人命名的路,如教育家唐文治和核物理学家吴健雄。历来崇文重教、对高端科教资源向往已久的县级市,建成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和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两所大学既是太仓原始创新基础,更是城市发展的动能所在。

  构建城市大脑,积蓄创新力。西浦太仓校区去年9月启用,到2025年将为当地每年输送不少于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校区结合太仓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应设置智造生态、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芯片等学院,已有海尔集团、中科曙光等多家企业参与学院建设。

  作为智能机器人学院合作伙伴之一,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院长赵亮认为,太仓校区让学生在校园就接受专业系统的行业技术学习,增强毕业后的适应能力,还能推动相关领域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前沿科研项目从技术研发到落地应用提供肥沃土壤。

  同样,以“三航”(航空、航海、航天)着称的西北工业大学牵手太仓,面向通用航空、民用航空、信息技术等方向培养人才。该校近千名学生暑期来到太仓,进入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西工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太仓智汇港和长三角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学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学科优势,对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为太仓产业提级换档提供助力。

  布局未来产业,提升竞争力。每到周五下班,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门前车水马龙、车流量陡然增高,人们赶往城区或回到上海。占地仅6平方公里,却聚集4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

  生物医药是太仓“3+3”产业矩阵的重要一环,也是月初深圳行主推的“拳头产业”。为了让“太仓药谷”更具含金量,太仓将充分承接上海张江和苏州的溢出效应,并锁定医药合同服务外包、医疗器械、生物创新药三大方向,找准定位、错位发展。

  依托优势才能再造优势。采访中太仓干部和企业家多次提及,太仓产业发展最显着特点是充分利用自身禀赋,瞄准升级方向、把准时代脉搏,有的放矢规划布局。

  从深蓝到深空,航空航天是太仓另一个“未来产业”。20多年前落户的德企舍弗勒,开发出新型航空发动机轴承,每年可为全球客机节约20万吨燃油,加上西工大等科研机构支撑,太仓提出航空航天产业规模2025年争取突破500亿元。

  航空航天发动机换热器铸造工艺曾长期被外国垄断,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量产,但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产值仅200多万元,当地政府仍兑现了房租减免等承诺。太仓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刚表示,航空航天属于全新赛道,未来一定会迎来爆发。

  对产业培育的耐心体现在产业生态的营造。“一个园区里,上下楼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华钛瑞翔总经理刘荣华举例,不足百米外就是刚开业不久的北航天航长鹰实验室,将负责检测公司零部件。

  提升港口能级,锻造持续力。沿海如果没有港口,大海就是尽头;但有了港口,就能打开面向世界的窗口。2022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创下历史新高,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第25。

  联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端服务业,实现“货物量级”向“服务能级”转变。太仓将现代物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推进港口航运物流运营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和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发展。

  面向未来,太仓港主要目标不再是做大规模,而是提升功能,将“港口流量”更好转变为“经济增量”。看中物流资源集聚、市场辐射范围广、分拨配送成本低等优势,全球知名运动休闲品牌耐克、斯凯奇等均在此建设中国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太仓产业链也得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把港产城一体化作为城市发展“第一战略”——这是苏州市为新形势下太仓发展定下的基调,与“以港强市”战略一脉相承,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个数百万平方米的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正在港区筹建,集商品展示、物流分拨、交易结算于一体。东南亚的水果、全球的海鲜、各国的名车齐聚,实现一站式“买全球、卖全球”。

  当年郑和从这里下西洋把中国带给世界,而今太仓正努力“把世界带给中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